鸿都:hóngd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汉代藏书之所。《后汉书·儒林传序》:“乃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臺、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晋王羲之《书论》:“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羣。”2.东汉灵帝光和元年设在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出授高级官职。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杨沟连凤闕,槐路拟鸿都。”唐王维《谢御书集贤院额表》:“于是九流百家,韦编緗帙,烂然虎观,盛彼鸿都。”3.借指秘书省。唐王昌龄《灞上闲居》诗:“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李云逸注:“鸿都,汉代朝廷藏书之所。此处代指昌龄供职之祕书省。”4.指仙府。参见“鸿都客”。
1、鸿都门学之争与汉末文人群体的文学观念
2、于是,他就在宦官的建议下,另设“鸿都门学”。
3、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4、由于灵帝爱好辞赋,鸿都门学生颇受宠用,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封侯拜爵,其中颇有依托趋炎附势,互相吸引,形成一股势力。
5、至东汉光武帝后,章帝、安帝、灵帝都雅好书法,尤其是灵帝设立鸿都门学,于是善书者云集都下,争工笔札,彬彬乎极一时之盛。
6、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
7、不过,这鸿都门学却也要算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所文艺学院了,对提高文学艺术的地位还是颇有用处,后来魏晋时期的文艺自觉,也与它多多少少有点关系。
8、专卖店,折扣店,网店让蕾蒂宝思保持着积极和谐的发展态势。”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动麟阁之雕章,发鸿都之宝思。
9、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
10、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
11、今西坪镇留山村,龙涓乡西兴村、黎山村横坑供奉的萧公神像,均分炉于鸿都显应灵祠。
12、鸿都门学冲破了太学自建立以来将经学作为唯一教育内容的藩篱,是一所最早的文学艺术大学。
13、行已穷於六本,蕴德包於四科,延阁曲台之奇书,鸿都石渠之秘说,莫不寻其枝叶,践其?奥隅。
14、某日见修饰鸿都门的“役人以垩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之书”,“并以题署宫阁”。
15、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青光。
16、光和元年(178)设立了鸿都门学,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并进行考试,人数多至千人,学成后多授予高官。
17、汉代洛阳城十多座城门,没有叫这名儿的,有人根据史料记载的“鸿爪雪泥”考证,查出来鸿都门是东汉皇宫的一座宫门,但具体位置有几种说法,莫衷一是。
18、《文选?任?<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齐季陵迟,官方淆乱,鸿都不纲,西园成市。若复深存挹退,苟遂本怀,吾恐天下之事于此去矣,今?领不振,晋网不纲,愿蹈东海,复可得邪!
19、鸿都门学曾兴盛一时,学生达几千人之多,而且他们就业前景也不错,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有封侯赐爵的。
20、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
21、鸿都门学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即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
22、诏允后,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
23、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但延续时间不长。
24、建宁间(168~172)余干人张遐召为五经博士,迁鸿都门学士。
25、由地方州郡长官和朝中三公推荐善作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的士子入学,时称鸿都门学,极盛时学生多达三千人。
26、(8月1 3日《北京日报》李思源刘燕辉文)我国古代最早的专科学校我国古代最早的专科大学—鸿都门学,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 78)二月,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啻中国古代的专科学校如东汉末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文学、儒学和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是属于培养某种专业人才的专科学校。
27、最外边靠左的男子身子壮实,装束干练,若非他同前二人谈笑自若,江鸿都快以为他是随从护卫了。
28、拟待倩、鸿都羽客寻仙偶。
29、宦官派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对鸿都门学的学生特别优待。
30、鸿都门学曾兴盛一时,学生达几千人之多,而且他们就业前景也不错,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有封侯赐爵的。
31、伏承有诏敕中尚方为鸿都文学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图象立赞,以劝学者。
32、显应灵祠显应灵祠,俗称“萧公庙”,坐落于芦田镇鸿都村新厝坪东侧。
33、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
34、灵帝时亦曾于鸿都门学中图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35、梁鹄初选为孝廉,拜为郎官,光和元年(178),进入鸿都门学,出任凉州刺史,后入朝提升为尚书。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