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读:jiè dú 基本解释:[study at a school on a temporary basis] 通常由于户口等原因不能作为正式接受的学生在学校同其他正式接受的学生一起上学●详细解释:1. 借书阅读。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惠周惕》:“雅爱典籍,得一善本,倾囊弗惜,或借读手抄。”2. 指在校学生因故离开户籍所在地寄居他处,而在寄居地暂时入学就读。★◎ 借读 jièdú[study at a school on a temporary basis] 通常由于户口等原因不能作为正式接受的学生在学校同其他正式接受的学生一起上学★ 借书阅读也。清、江籓《国朝汉学师承记·惠周惕》:「得一善本,倾囊弗惜,或借读手抄。」
1、1931年他与沈霁春随心理系教授郭任远转到南京中央大学借读。
2、当时与郭任远同来的还与他的助教沈霁春以及从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前来借读的朱壬葆(沈霁春、朱壬葆二人后来也转攻生理学,成为著名的生理学家)。
3、严格控制小学、初中招收本区户口借读生,严格控制学生人籍分离、跨校就读。
4、1942年秋,日寇打通浙赣铁路,致使衢州、开化和龙泉被分隔开来,使他有家难归.由于浙大龙泉分校没有三四年级,少数同学就转到浙南和福建的其他高校借读.叶彦谦则随大批同学从龙泉经闽、赣、粤、湘、桂等省赶赴贵州湄潭浙大本部.一路上,他们有时步行,有时坐船,有时搭乘运货卡车(当时人们称之为“搭黄鱼车”),有时坐火车,走走停停,住宿地不是未开学的中小学就是教堂.在到达福建南平后,因乘不上公路车,大队人马不得不分散而各寻出路.这时与叶同行的仅剩6人了.旅途中,他们饱尝了颠沛流离、长途跋涉之苦.当到达目的地时,已花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5、部队子女只占1%左右,借读生占55.6%、其余44.4%都是本地工农子弟,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6、法眼多纪君乞而誉之,余从而借读之…因僦工而上木”。
7、郭维城只身来到北平,在燕京大学借读。
8、借读生《义务教育完成证书》由学籍所在学校发放。
9、她算了一下,当时的借读费是9800元,每学期学费1500元,住宿费500元,开学还有书本费、资料费和讲义费等等。
11、懒惰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罗兰1我们也有过一阵消沉。但随着和成员们一起一边工作着一边丢掉固执,相互地交换意见……托福,我们很好地扛过来了。BIGBANG1调查显示,四星级高中的借读生存在焦虑心理、自卑心理、孤独心理、消沉心理、逆反心理等心理倾向。
12、过目不忘,家贫不能购书,借读于坊贾。
13、因家贫无钱购书,常借读于书肆。
14、据知,要“逮”到借读华文书籍的年轻人并不容易,而从六个星期的活动中所采访的约70个“读书人”的阅读书单看来,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小说最受欢迎。
15、快开学了,小兄妹的借读费还没着落。
16、普通高中招生根据当年招生规程择优录取,按照录生榜注册学生学籍;招收外县市且未在本区内参加中考的学生,应在招生工作结束后将学生花名册和相关证明材料(借读或转学需提交材料、准考证、中考成绩单、录生卡)报区文教局审核与当年区内普通高中新生一并办理学籍,不符合条件或资料不全一律不予办理。
17、二百零救济手段多种多样,包括分发借读、经济上救济、勤工俭学及举办大学先修班、专修班等。
18、学校行政管理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奎文区中小学学生在校情况一览表(背面附“学校各班概况一览表”);(2)学籍卡片页首花名册;(3)转出、休学情况统计表;(4)转入、复学情况统计表;(5)四联单、转出学生介绍信及存根;(6)转入学生介绍信、接收证明;(7)休(复)学证明;(8)新生缓、免学批准书;(9)初中、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档案;(10)学校年度实施义务教育情况报告;(11)学校各年级、各班课程总表;(12)学校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教研计划;(13)各学期班级点名册;(14)教职工花名册;(15)借读学生统计表。
19、锄田郎,锄田郎,你将漂流于何方?这年的三月一号开学日,小蔓狠心将女儿寄宿在梅杏乡姨娘家,借读于梅杏小学幼儿中班。
20、新办投资项目的外来投资者可在镇区范围内优先购买商品房,子女入学入托免收借读费。
21、充分挖掘流入地公办学校潜力,在借读和师资方面为民工女教育提供帮助。
22、严格执行学生入学、转学、借读、毕业、结业等制度,以堵塞学生流失漏洞。
23、家中的书读完了、就到离家数街之隔的赵用贤家去借读。
24、学校对借读的学生,应当按学生原就读年级安排插班。
25、非城市的学生或者被拒之门外,或者要交纳通常高于城市标准的借读费。
26、作者认为当前民工子女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民工子女由于其家庭在现实社会中的边缘境地,削弱了他们应该平等享有的受教育机会;公办学校拒斥民工子女借读的实际状况,使得民工子弟学校成为他们事实上的唯一选择;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影响了教育质量;民工子女所处的特殊生活、学习环境,不利于他们接受教育等。
27、造册分在籍生、借读生两部分。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