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僧

爱造句 3年前 (2022-06-16) 句子大全 112 0

云水僧:yún shuǐ sē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行脚僧。 宋 黄庭坚 《送张天觉》诗:“去国行万里,淡如云水僧。” 金 元好问 《寄赵宜之》诗:“一瓶一钵百无累,恨我不如云水僧。” 明 高启 《期张校理王著作记室虎阜》诗:“前身似是云水僧,餘习爱觅名山登。”

1、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情招呼道:“禅师!

2、例如,当代有些丛林,接待云水僧人很少,云水寮形同虚设,工作多由客堂负责管理。

3、在他接任碧山寺住持的第二年,就将原来是子孙庙的上海普济寺,改为十方丛林,并赠给五台山碧山寺作为下院,从此南北过往的云水僧,到了上海,多了一处挂单的地方,莫不称便。

4、定西法师个人严持过午不食戒,六时行道不辍,对寺内则整肃清规,开单接众,使极乐寺的道风远播,十方云水僧慕名投止,座下常住常逾百数,带动东北佛教的昌隆

5、云水僧:“俗人主持庵堂,草木皆成道友,你这样不是在混淆佛法,是什么?二十余年间,身兼相国寺管长和指导云水僧众繁重寺务,严以律已,寸阴必争。

6、在知玄还是云水僧时,曾于京师丛林遇到一位身患恶疾的异僧,无人理睬,于是耐心的为他擦洗敷药,照顾他的疾病

7、又拜释昌顺为师,赐法名隆慧,自号云水僧,学禅宗(中正论),兼学净土宗。

8、明天顺四年(1460年)明英宗赐帑建禅堂,以接待云水僧人。

9、云水僧:“无情不是有情,那些山河草木何曾是师姑的样子?

10、是个云水僧,一无所求。

11、百丈怀海禅师,处于唐朝中叶(唐玄宗至唐宪宗之间),当时的僧人大多无固定的住处,也就是所谓的“云水僧”,他们一般依律寺而居。

12、寺院丛林也以「云水僧」来雅称云游四方居无定所的道人。

13、雪窦回答说:“云水僧四海为家,没有固定的去处,到钱塘去可以,到天台去也可以。

14、当时南普陀寺尚是子孙庙,(到1920年(民国九年),转逢和尚继任住持后,才改为十方丛林),但也有十方云水僧来往挂褡参学,元镇虚怀若谷,常向挂褡的老参们执经问难,住云水堂的行脚僧来自各方,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15、禅僧们因到处寻师访友,求法悟证,脚行天下,云游四方,所以又有“行脚僧”、“游方僧”、“云水僧”等名称。

16、有一位云水僧一路参访,一日来到由一位老妇人管理的庵堂前休息。

17、他不再是“云水僧”,而成为寺院的“清众”,可以和僧众一起“结夏”。

18、新戒的挂搭与一般云水僧的挂单不一样,因为他们是为求戒的目的而来,所以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19、一九九一年,住持云水僧释透印法师携第子智虹缘居于此。

20、宋陆游《别建安》诗之一:“三十年来云水僧,常挑钵?系行?。

image.png

21、智缘,红尘中一云水僧,曾游走四方求智求真求佛法。

22、宋黄庭坚《送张天觉》诗:“去国行万里,淡如云水僧。

23、市佛教活动中心道场,邵武市佛教协会常设办公地点,十方云水僧人往来之驿站。

24、道台闻自,深为感动,第二天候师於衙门口,询其所以,显师对曰∶「此地是赴普陀山的要道,而无丛林供云水僧挂单,我发愿在此建一十方丛林,供三宝结缘。

25、当他走进客堂坐下之后,知客师看他只有一个破包袱,人也矮小,长的又是一副苦恼相,把他当作“云水僧”看待。

26、1936年,性彻大师在海印寺出家,以云水僧行脚诸方禅院,静心潜修。

27、于相国寺指导云水僧众之余,十五年如一日深究源于中国的禅诗文之巅,五山文学之首《蕉坚蒿》(日本相国寺住持绝海中津所著),注释并付梓刊行,独秀当代日本禅林

28、雪峰和尚结庵而居时,有两个云水僧来访。

29、寺院丛林也以“云水僧”来雅称云游四方居无定所的道人。

30、明高启《期张校理王著作徐记室游虎阜》诗:“前身似是云水僧,馀习爱觅名山登。

31、故在丛林中,单即代表“人”,也因此就有“单位”这个名词,并衍生出很多相关名词,如:“挂单”是指到寺院投宿,若人已额满而不接受云水僧挂单,称为“止单”。

32、奉化县有个挺有名气的“云水僧(佛教称谓。

33、金元好问《寄赵宜之》诗:“一瓶一钵百无累,恨我不如云水僧。

34、自此,十方云水僧闻风而至,香港的禅门渐见规范,至1924年正名为宝莲禅寺

35、寺内也部分接待云水僧挂单,1940年还传过一次戒。

36、昔云水僧行脚时必携带锡杖,若入丛林,得允许安居时,则挂锡杖于壁上之钩,以表示止住寺内。

37、⑺云:云水僧,云游僧。

38、间有涉政治而稍侧重者,窃恐人以此讥诮佛法,因用云水僧释常惭之名,寄书祈其秉公立论,勿令美玉生瑕,编辑者并未寓目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