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hèlí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佛教语。指佛入灭之处。佛于娑罗双树间入灭时,林色变白,如白鹤之群栖,故称。南朝齐王融《法门颂启》:“鹿苑金轮,弘汲引以济俗;鹤林双树,显究竟以开氓。”唐卢照邻《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赞》:“花宝参差,眺鹤林其非远;仙云肸蠁,登鷲巖其可望。”参阅《大般涅槃经》。2.僧寺周围的树林。唐元稹《大云寺二十韵》:“鹤林縈古道,雁塔没归云。”元王逢《故南台侍御史周公挽辞》:“鵠林卧麟冈,山脉萃芝秀。”3.佛寺。唐王景《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无因鑾蹕暇,俱舞鹤林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杂记》:“嘏尝家於浙西,有美姬,嘏甚溺惑。洎计谐,以其母所阻,遂不携去。会中元,为鹤林之游,浙帅窥之,遂为其人奄有。”
1、虽无鹤林花,道情自清劭。
2、《鹤林玉露》卷八:“若浚(张浚)此举违天悖人,可取浚头归苗傅,不然,一有退缩,悉以军法从事。
3、据载,南朝宋武帝刘裕潜龙时,游息竹林寺,黄鹤飞舞其上,即帝位后,有永初年间,改竹林寺为鹤林寺。
4、五在夏女士的指导下,张鹤林终于放下心理包袱,前往亲生父母家中向二老"负荆请罪",经过半小时长谈,最终赢得母亲的原谅。
5、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夫着一能读书之心横於胸中,则锢滞有我,其心已与古人天渊悬隔矣,何自而得其活法妙
6、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唐武后(武则天)断王后(王皇后,唐高宗李治第一位皇后)、萧妃(萧淑妃)之手足,置於酒瓮中,曰:‘使此二婢骨醉。
7、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谓此词“语意尤飘逸。
8、《鹤林玉露》卷六:“若从孔孟治地之法,则仁者必寿,善者必福,清明之志气如神,厚德之流光?远。
9、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边衅既开,三军暴骨。
10、魏了翁在此写下了《鹤山营造记》,对常安民的生平事迹及鹤林寺创建前后情景有详尽记述。
1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此词集中不载,尤隽壮可喜。
13、七七:鹤林寺杜鹃花为天下第一。
14、《鹤林玉露》卷十二:“声大义者,张胆而明目;定大策者,潜虑而密谋。
15、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官税早输,逍遥散诞。
16、摘要罗大经《鹤林玉露》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诗“兴”进行了阐说:一,提出“兴”重“观物” ,且要做到“静观”与“活观”的统一;二,强调“兴”意乃“赋” 、 “比”之归宗,去“兴”则“赋” 、 “比”无所归依。
17、刘孺人逾八秩,时广文胡讳琏锡以“松操鹤林”之额,为之亲式其闾云。
18、清代为鹤林寺。米芾墓在镇江市南郊鹤林寺附近的黄鹤山北麓。
19、米芾墓在江苏镇江市南郊鹤林寺附近的黄鹤山北麓。
20、《题鹤林寺》诗?宋苏轼有《游鹤林招隐》诗。
21、《鹤林玉露》卷十五:“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
22、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为韩?胄鸣不平:“开禧之举,韩?胄无谋浪战,固有罪矣。
23、在夏女士的指导下,张鹤林终于放下心理包袱,前往亲生父母家中向二老"负荆请罪",经过半小时长谈,最终赢得母亲的原谅。
24、开元中,至京口,住鹤林寺。
25、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闹?骂坐、无忌惮、无顾藉者,则谓之有气。
26、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於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绝俗矣。
27、尝试其术,于九月令开鹤林寺杜鹃花,有验。
28、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
29、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今宜立之法。
30、诗句“开到酴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梅墙”(天棘:蔓生植物,论诗者多以为名本佛家,如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据此说。
31、鹤林寺左边有一小池,据说是宋朝周敦颐(字茂叔)所凿,所以叫茂叔莲池。
3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秦太师专柄十二年,只成就得一胡邦衡。
33、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太守王元邃以白酒之和者红酒之劲者,手自剂量,合而为一,杀以白灰一刀圭,风韵顿奇,索余作诗,余为长句云:‘小槽真珠太森严,兵厨玉友专甘醇。
34、《题鹤林寺壁》。
35、夏校本记:“曹元忠校:‘《鹤林玉露》引作“雁团”。
36、唐贞元中(785一840),僧自天台钵申以药养其根,种鹤林寺。
37、清?周亮工《书影》卷二:“京口鹤林寺杜鹃花,春开最盛,仙人殷七七令九月重开,无异春日。
38、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东坡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说竖说,惟意所到,俊辨痛快,无复滞碍。
39、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八:“良知良能,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端,嘉种之诞降者也。
40、悬灯夜宿茅堂静,洞鹤林僧相对清。
41、位于鹤林寺西南面,占地约一亩,前有石坊,墓碑是明代米氏后裔米万钟所书。
4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尔风裁峭洁,志概激壮。
43、唐李绅《望鹤林寺》诗:“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
44、清李调元《精忠观题鹤林墨兰》诗:“王亦生汤阴,绵(绵竹)南有遗笔。
45、会中元游鹤林寺,浙帅窥见悦之,夺归。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