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馘:xiànguó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时出战杀敌,割取左耳,以献上论功。馘,被杀者之左耳。亦泛指奏凯报捷。《诗·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郑玄笺:“馘,所格者之左耳。”《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献馘万计,遂定边城。”李周翰注:“战胜则割死人之耳,以献於君。”《三国演义》第七一回:“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畿。”清孙枝蔚《寄怀王诒上祭酒》诗:“池边传献馘,殿上待賡诗。”★古代战争时将敌人杀死,割下左耳以献给君王。《诗经.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1、犹惧丹心未见保明,乃卑辞厚币,诱致权使,枭截献馘,以示无二。
2、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政,至于受成、献馘、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
3、曾设奇略,擒贼亲斩之,献馘于官,请官剿之殆尽。
4、诸如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等各项社会活动和政务,直至受成、献馘、讯囚这些事情,也没有不在学校里进行的。
5、礼志二四》:“礼部太常寺条具献馘典故,俟逆曦首函至日,临安府差人防守,殿前司差甲士二百人同大理寺官监引赴都堂审验。
6、王安石主张,学校教育要培养实用型人才,包括“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政,至于受成、献馘、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
7、俄而履师退,贼追及,雄整众迎击,破之,献馘二千。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