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里:zǐlǐ 基本解释:[nativeplace]指故乡荣归夸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详细解释:故乡。五代翁承赞《奉使封闽王归京洛》诗:“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宋张元干《瑶台第一层》词:“旧山同梓里,荷月旦、久已平章。”《再生缘》第九回:“伤心已感年华改,弹泪偏逢梓里遥。”参见“桑梓”。★◎梓里zǐlǐ[nativeplace]指故乡荣归夸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故乡。《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故乡曰梓里。」明.陈与郊《文姬入塞》:「梓里沙场难两撇。怕断送恁弱枝衰叶。」也作「桑梓」。
1、功崇汉代,流□梓里,□到今日看旅楹,刻角簪缨奕奕焕宗堂。
2、不独科甲蝉联,文章报国,当必有理学名儒,继瞿唐先生而起,为梓里光者。
4、书香凝梓里,芳圃漾春风。
5、2002年8月病逝,享年77岁,乡人送挽辞“德泽梓里”。
6、以沉公号定书院名,将梓里书院改为“九峰书院”,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代,始而家祠,继而“梓里书院”又继“九峰书院”,1000余年积厚流光,地方官员多次捐银修葺,赠匾立联,当时建阳蔡氏文化名扬中外。
7、他所向往的是“优游梓里,偃息湖干。
8、历久前人思短策,看今梓里失因缘。
9、素有“香飘梓里,平步青云”之称。
10、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
11、(高二五一放假回家,有感于发,作此篇,以慰梓里。除此之外,梓里之间发生纠纷,该善堂亦有作仲裁者。
13、继孔继承父志,乐善好施,功在梓里。
14、会馆的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幅:“客馆可停骖七溪三湘允矣同联梓里,仙部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
15、以渔课化为花粉,每年定例八百万两,胡梓里之长白山每年亦定收八百余万,既盗我邦之珍宝,又毒我国之身灵。
16、杞梓里、三阳、英坑一带。
17、幼承父训,勤学书画,少年时即面世梓里,颇受好评。
18、榆关闲度,梓里徘徊。
19、后经商议,决定用这些银两在县城北门外修一浮图搭配风水,以作文笔,鼓励梁平后学“科甲蝉联,文章报国,当必有理学名儒,继瞿唐先生而起,为梓里光者”。然后我师乘新集之锐,
20、金龙桥:在金安自然村有一座“金龙桥”俗名梓里桥。
21、《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
22、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梓里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梓里中学。
23、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
24、梓里村原为永胜子土司管辖,叫子里。
25、他浪迹天涯却情系梓里。
26、这里是梓里学子孜孜求学的优美之地。
27、余怀著述署名常冠里籍,或三山,或系莆阳、莆田,且以邑之东山名其书,恋念梓里,于斯弥见;或署下邳、江表,则二地皆为其流寓之所,可作第二故乡。
28、在梓里与诸亲友联吟唱酬。
29、道路条条通梓里,崇心耿率晓亲情。
31、范其务(1892-1937),字志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梓里村人。
33、杞梓里中心学校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南古镇、王茂荫故里杞梓里村。
34、及梓里满前之材俊,皆兰台向上之?基。
35、教育卫生条件优越杞梓里镇教育发展较快。
36、范汉杰(1894?1976),今三河镇梓里村人,出身清贫之家。
37、广大教师敬业爱岗,甘当人梯,为杞梓里镇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38、明无心子《金雀记?寄书》:“因接恩官辞梓里,为因贤宰出都门。
39、三十二年,归省梓里。
40、模式标本采自丽江梓里江边。
41、帝都曰京师,故乡曰梓里。
42、此疏触动朝廷,遂下诏减免盐赋,当地民众无不感激涕零,旋建“抗疏亭”于北栅,以示永久纪念,并在亭上配诗,诗曰:“先君已不作,疏绩尚留馨,慷慨归休日,低回困苦形,一对陈卤政,四赋免鹾丁,梓里治新泽,群兴厂画亭。
45、为吾道引重,为梓里增光,孰意竟终于此也。
46、在县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杞梓里镇多管齐下强力实施新农村建设。
47、瀛洲乡丈,太守大人,招赴小斋痛饮,搦笔写生,势如追风逐电,是从青藤老人画册得来,质之梓里名卿,当有精鉴以教我。
48、梓里不蒙盗袭者数岁。
49、功勋卓,精神不朽,励梓里兴昌。
50、俱标杞梓之林,并洁冰霜之操,怀英风于武库,腾茂实于文房。杞梓里中心卫生院由原杞梓里区人民卫生院改建而来,创建于1958年。
51、蔡沉“学阐图畴”金匾,悬挂麻沙“梓里书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