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鸟:qī niǎ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栖宿于树上的鸟。 晋 曹摅 《感旧诗》:“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2. 归鸟。 南朝 梁 何逊 《学古》诗之一:“日夕栖鸟远,浮云起新色。” 唐 杜甫 《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1、苦恶鸟它是秧鸡的一种,秧鸡属鹤形目,秧鸡科。鹤形目(Gruiformes)日?科(Heliornithidae)3种中等大小的半水栖鸟类。
2、《南史?吴庆之传》:“若欲见吏,则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
3、传世作品有《塞花二十四种图册》,纸本,墨笔,描绘塞外花卉二十四幅,细枝柔叶,别逞异姿,现藏故宫博物院;《山水图》轴,纸本,墨笔,描绘御制“僧敲月下门”诗意,构图严谨,意境深邃,左上题识:“月上惊栖鸟,山僧归自邻。
4、一百五小王是个栖鸟于泉,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谨慎、谦虚的态度。
5、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
6、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7、唐温庭筠《走马楼三更曲》:“玉皇夜入未央宫,长火千条照栖鸟。
8、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
9、大多数地栖鸟类(如鸡)和游禽类(鸭)属于早成鸟。
10、朝闻山中异香清气,夜听栖鸟惊啼涧谷;入春,杜鹃火红;入冬,松柏凝翠。
11、二人视线均集于树上的一只栖鸟身上,以扣紧“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主题。
12、在《和〈思归乐〉》中也说:“山中不栖鸟,夜半声嘤嘤。
13、元贡奎《夜坐》诗:“湿萤低复举,栖鸟亦惊翔。
14、在惠州西湖畔夜登合江楼时,感于景色与杜诗有相似之处,便依其句,以“残夜水明楼”为韵,作《江月》组诗五首,发端处以更点为序,依次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波”;“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三更山吐月,栖鸟夜惊起”;“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
15、春来时,房檐树梢长栖鸟。
16、应该指出的是,此词前结写栖鸟惊躁,后结写好梦惊回,虚实结合,前后映衬,极力突出了离乱中词人的形象。
17、二百小王是个栖鸟于泉,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谨慎、谦虚的态度。
18、光澈玉壶栖鸟定,影沉金镜蛰龙惊。
19、寒树邀栖鸟,晴天卷片云。
20、朝见牧竖集,夕闻栖鸟喧。
21、开始你的一天,往新界一游穿越田野攀登小山,观赏栖鸟观赏区与寺庙僧院,另外一个选择是参加文化古迹之旅,参观香港殖民地的古风与中国传统特色。
22、小王是个栖鸟于泉,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谨慎、谦虚的态度。
23、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高峰鸟站( 49 06 n , 125 15 e )和中部帽儿山鸟站( 45 25 n , 127 34 e )两个环志站的环志数据的整理和总结,对两地的林栖鸟类迁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工作时间为每年春季在2月末到5月末、秋季从8月末到11月末鸟类迁徙期。每年工作时间约6个月。
24、以下两句,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拟自己的丧偶。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