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chá jīng 基本解释: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唐代陆羽撰写。全书共分三卷十节,内容囊括茶叶科学技术、生产知识和饮茶轶事等。●详细解释: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唐代陆羽撰写。全书共分三卷十节,内容囊括茶叶科学技术、生产知识和饮茶轶事等。★书名。唐陆羽撰,三卷。详述茶的起源、制茶器具及烹饮方法等,为世界上第一本最完整的茶书。清陆廷灿有《续茶经》三卷,订正补辑,颇切实用。
1、茶道创始人陆羽(唐朝)著有《茶经》一书,陆羽用自己的一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他对茶叶的栽培与摘采;茶具、茶器的制作;烹茶时水源的选择;烹茶、酌茶时身体的动作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并赋予茶道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函,即饮茶、赋茶、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与文人茶道的精神是极为吻合的。
2、有《茶经》三篇,后人称他为“茶神”。
3、书中著录或节录了一些花卉、果树用材植物的专谱,如《芍药谱》、《桐谱》、《菊谱》、《打枣谱》、《蚕书》、《茶经》、《牡丹谱》等。?宋楼藏书散出,如吴兴周越然之言言斋,曾收宋纂图互注《南华真经》、稿本《吴兴蚕书》、明初本《管子》、吴钞《疑狱集》、丁钞《栲栳山人诗集》等八种。
4、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谈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5、曾著有《茶经》,他对茶道很有研究,被誉为“茶神”。
6、此后文人雅士常将此作为茶令,《茶经》载,景德镇出产的许多茶具中都有桂枝藏兔的图案。
7、余素阅《茶经》,知其旷世逸才,淹博经史,抱道潜身;邀游湖海,品天下之泉,揽山川之胜;逍遥一世,风流千古。
8、四爷由岸边茶林中少女的“喊茶”说起了茶经壶经。
9、《茶经》一卷,茶寮数事,比邻可睦,那须黄羊活眼,盈瓯司命。
10、为此,唐懿宗在《茶经??之源》中写道“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硕壤,后者生黄土。
11、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12、第五章中国古代农业教育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为中国古代农业教育的发展时期,其发展主要表现在《齐民要术》的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内容, 《耒耜中国古代农业教育研究经》 、 《茶经》等专业农书的出现以及唐代兽医学校的创立和兽医教育的发展。
13、据“茶神”陆羽《茶经》中记载,其制法为:“晴,采之。
14、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六幺令》词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还有元代诗人谢宗可《雪煎茶》诗中的“夜扫寒英煮绿尘”,都是描写
15、《茶经》中有云:“推鼎州瓷碗次于越器,胜于寿洪所陶。
16、《大唐传载》载:陆鸿渐嗜茶撰《茶经》三卷行於代,常见鬻茶邸,烧瓦瓷为其形貌,置於灶釜上左右为茶神,有交易则茶祭之,无则以釜汤沃之。
17、《茶经》成书后,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陆羽被后世尊称为“茶神”、“茶圣”、“茶博士”。
18、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19、陆羽在他的《茶经、一之源》中记及:“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20、其《冷香书屋记》里有这样一段话;“至于庭院之内,隙地遍植翠竹,每当风欺寒玉,时闻响作环佩,又有篱落丛菊,窗外孤松,可寄傲东轩,悠然忘言,境幽室雅如此,故时来高朋,常聚良友,或放歌纵酒,频呼冷香旧酿,或汲泉烹茗,印证陆羽茶经,文坛辞宗、点评风骨神思,画界方家,往往笔超画论,书屋富藏,可信手取读,其乐又无穷也。
21、姚公绶诗:“品尝顾渚风斯下,零落《茶经》奈尔何。
22、系孙大绶辑并附于郑?校刊的陆羽《茶经》之后。
23、噫呼!登楼赋韵,感慨万千;茶经缮治,浮想联翩。
24、今天,烂石斋以诗文,绘画,书法,篆刻,制匾,藏书,藏品在海内外有着相当的立场。”唐陆羽《茶经?造》:“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25、茶神陆羽有著《茶经》一书。
26、茶道创始人陆羽著有《茶经》一书,陆羽用自己的一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他对茶叶的栽培与采摘;茶具、茶器的制作;烹茶时水源的选择;烹茶、酌茶时身体的动作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并赋予茶道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函,即饮茶、赋茶、以茶示俭、认茶示康,与文人茶道的精神是极为吻合的。
27、常青健茶经功能实验证实,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压的保健功能,每天两次,每次一袋,饮
28、曾在此了解茶情,撰写茶经,现留有陆羽泉。
29、《茶经》将普通的茶事升格成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是一部横跨历史时空界限、精辟阐述茶文化的茶学圣经。
30、,曰花,曰乳花、玉花、琼花、雪瓯花,或仍依《茶经》称枣花(注:林逋《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瓶悬金粉师应有,?点琼花我自珍”(第二册,第1225页);葛胜仲《谢太守惠茶》“破看鲜馥欺瑶草,煮验漂浮漾枣花”(第二十四册,第15662页)。
31、茶之为饮,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茶即古“荼”字,周诗记荼苦,春秋书齐荼,汉志书荼陵,至唐?陆羽茶经、玉川茶歌、赵赞茶禁,以后遂以茶易荼。
32、陶尚之独立图简练揣摩君酒德,缘循困畏我茶经。
33、据《茶经》记载:“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34、至唐代中期以后,应茶业发展和社会上对茶的知识的需要,出现了陆羽《茶经》等一批茶叶专著,使茶在成为全国性生产和经济的同时,也以独立的崭新的一种学科和文化,展示于世,彪炳千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