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bànshì 基本解释:[halfalifetime]人生的一半●详细解释:半生,半辈子。唐韩愈《赠侯喜》诗:“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宋黄庭坚《书磨崖碑后》诗:“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丝。”明袁宏道《有感》诗:“三生白业施功浅,半世乌纱染俗果。”洪深《贫民惨剧》第三幕:“王一声:你是半世快活,已经给我耽误啦,我要是现在就死啦嘛,你还可以图下半世快活。”★◎半世bànshì[halfalifetime]人生的一半★半生、半辈子。唐.韩愈〈赠侯喜〉诗:「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人间事势岂不见,徒自辛苦终何为?」《红楼梦.第一回》:「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
1、所以,传统的校历时间是折中的,这个根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半世纪以前。中昆士兰大学在1994年迎来了该校历史上的首批留学生,而目前该校2 . 4万名学生中,留学生占一半。
2、毕竟,总有一半世界是大头朝下的,所以完全没有理由要求我们事事意见相同。
3、未半世,两住家山,道尊人服。
4、一百你是我这一生等了半世未拆的礼物,这份爱太贵重捧在掌心再没有假如。品冠
5、基林制作的记录长达半世纪,非常珍贵,但它还是太短,不足以做为历史全貌,来完整解释目前的状况。
6、幽人半世狎渔樵,身没名湮强著书。
7、姚伯伯,我俩的性格截然不同,年龄也相差半世纪,但我们的内心彼此像一道铁桥般紧紧牵连,就是您在哪里,这道铁索都会从我的心通向您的心,我深信我俩的友谊是永恒不变,日益巩固的。
8、著有长篇小说《铁笔圣手赵树理》(与妻合作),短篇小说集《早年的日记》,革命故事集《窑洞保卫战》,散文杂文集《赵树理在长治》、《文坛散记》、《半世俯拾》等11部书、600余篇作品。
9、我们不仅要接受有限战争的前景,而且更要有意愿接受基辛格半世纪前在书中提到的国与国之间有限核战争的前景。
10、弹指一挥间,一个半世纪过去了。
12、经过半世纪“潜龙勿用”潜伏状态的中国,而今展现出“飞龙在天”的全新气象,风头不再的亚洲四小龙不禁开始人心惶惶。
13、香港问题已经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这个问题不解决,在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总是存在着阴影。
14、到了下半世纪,海内外的索隐红学也丝毫不寂寞,仅据笔者所见所知,就有:香港李知其著《红楼梦谜(上篇)》、《红楼梦谜(下篇)》、《红楼梦谜(续篇)》、《红楼梦谜(二续)》;台湾方豪撰文《从红楼梦所记西洋物品考故事的背景》、潘重规著《红楼梦新解》,杜世杰著《红楼梦考释》,高阳著《红楼一家言》,王以安《红楼梦引》、邱世亮《红楼梦影射雍正篡位论》,最近王以安又设立了“红楼梦引”网站,宣扬其“林黛玉即董小宛”的索隐主张;内地有许宝?于《团结报》撰文《抉微索隐共话红楼》,霍国玲姐弟著《红楼解梦》系列及《红楼圆明隐秘》,冯精志著《大观园之谜》及《曹雪芹披露的故宫秘闻》,刘铄著《红楼梦真相》,元之凡于《红楼梦学刊》1986年第1辑撰文《剃发案、土番儿、耶律、豆童及其它??试论红楼梦的思想倾向,兼议红楼梦的索隐》,并于去年设立“红楼梦境”网站,声称高举蔡元培的索隐旗帜,打倒胡适的新红学,阐扬其索隐派主张,并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予以报导,近日笔者又在网上检索到另一对《红楼梦》进行索隐阐释的网站“红楼醒梦”,索隐者颜采翔索隐出《红楼梦》为朱明末系“隐王”所撰之满清“开国女皇”孝庄之秘史……总之,索隐派红学不但没有因一些红学家的严厉批评乃至奚落嘲讽而消亡,反有转加兴盛的势头。
15、一杯香茗,一卷书,偷得半日闲散;一抹斜阳,一壶酒,愿求半世逍遥。木轩然
16、提酒迷归途,江湖一梦幻虚无,情深不知处,负得侠名半世徒。满城风雨路,醉剑漫舞凝傲骨,一纸鸳鸯录,回首千秋任如故。
17、所以,传统的校历时间是折中的,这个根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半世纪以前。
18、与首都北京不同,在中国,上海被视为一个暴发户城市,尤其是一个半世纪前,它仅仅是一个海边的小渔村。
20、嘘,偷偷地告诉你,我许下心愿,缤纷的落英树下,终有你的出现,在我等待你的半世,我余下的此生。
21、出版有革命故事《窑洞保卫战》、民间故事集《太行山里的传说》(合编)、《上党故事选》(合编)、长篇小说《铁笔圣手赵树理》(合作)、短篇小说集《早年的日记》、散文集《赵树理在长治》、《文坛散记》、《半世俯拾》、《上党民间文艺观》、《古稀话沧桑》、《离休之后》、《晚秋》,评论集《且说山药蛋派》(合编)、资料集《赵树理资料索引》(合编)、《上党八音会》(合编)等15本书。
22、男:只是一梦刹那案板书写牵挂,烟阁思绪流淌诉说谁的眷恋,女:耗尽魂魄只为再见这一世迭香局,痴迷风月为我们看此情无需再念,男:半世浮华未曾参悟这一室清寒梦中梦你红妆染青丝绾,女:天上人间那得一世安好半生求全,男:信口许你共剪西窗夜雨形影不散。
23、枫叶为秋时情意最重,一生的坎坷,半世的情感,风雨寒霜,相侵无怨,朴实无华,为人咏赞,成一片情、片片情的漫山流丹。相思回味谁更美,晚霞红叶激情酣。红枫倚晚霞,彩霞情相恋。
24、在大佛寺神座前有匾额:“护国佑民”、“隐恶扬善”,大殿有对联,“大佛落难半世纪现在重修;寺庙荒凉数十年而今恢复”。
25、她是近半世纪以来对香港造成最大伤害的台风。希望大家从?黛这个名字联想到台风的威力,记取教训,不要对台风掉以轻心。
27、1 - 3章评述了20世纪西方学校变革的若干典型范例,首先重点分析了上半世纪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和尼尔的萨默希尔学校在变革理论和策略上的特征,概括出这一时期的变革方法论主要特征,即以革新的方式变革学校,以实验方法论思想丰富变革策略,以思维的连续性原则超越传统思维的二元对立。
28、贝藏松市政档案馆的手稿到此中断,没有交代法庭规定每年一度苦修或忏悔的细节。从羊皮纸的状况可以看出,在过去四个半世纪中,它受到过某种白蚁可能不止一次的蛀蚀,把教会审判官的结束语都给吞噬了。
29、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一个半世纪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几代中国人努力追求的目标。
30、〖出处〗清?蒋士铨《空谷香?哄笺》:“人间声希味淡半世间,分明唤我返白雪。
31、经历长达五百年的衰落并在最近一个半世纪里饱受内忧外侮之后,今天,中华民族又一次看到了重新崛起的曙光。
32、【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枉费了意悬半世心,好一似荡荡悠悠三更梦。
33、半世山河一梦,七载虫沙万劫,寸寸?衰翁。
34、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35、洪深《赵阎王》第一幕:“咱要借支几个月的饷,好过个下半世。
36、诗55 : 23神阿、你必使恶人下入灭亡的坑流人血行诡诈的人、必活不到半世、但我要倚靠你。
37、陈春锦1947年4月生,重庆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汉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半世从医的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道医学》的问世,为中医界和所有想了解生命真相的人们,作出了圆满的回答。
38、一个半世纪以后的1721年,另一位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俄罗斯帝国的首位皇帝彼得大帝同北方强敌瑞典签订和约,回到莫斯科。
39、泼墨,舞半世盛景,在如玉之纸上写下万世流芳;歌吟,道时代兴替,在如丝之绢上颂尽世事变迁。
40、以此联献给天下最伟大的父亲:上联:父操劳半世辛酸倾注一心只为儿女幸福下联:儿居外临节难归唯书一联恭祝父亲平安横批:父亲,节日快乐。
41、【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浪酒闲茶,卧柳眠花,半世禁害杀,自矜自夸。
42、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43、一百四多想喝一壶清淡的茶,不论暖和凉,品味半世的沧桑,多想写一封简洁的信,不留名和姓,寄去未知的天涯。白落梅
44、例如乏燃料这类核原料的运输发生于通行英国的日常基础之上,并且超过半世纪以来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从未发生过事故。”他补充道。
45、愿从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
46、贾平凹《夏家老太》:“老人摘了星星般的喜欢,心想:这世道真好,像咱这没脚蟹的人家,能和书记做起亲家来,这后半世也有了依靠了。
47、当她与分隔超过半世纪的七十五岁儿子重逢时,眼泪一下子涌上来。
48、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49、在《物种起源》出版了一个半世纪后,生物学家还在争论达尔文主义的机制与含意(而不是实际内容) ,而大多数人也还在为前达尔文时期的漫无头绪而焦躁?徨。
50、史利克的两个孙子都二十多岁。在浏览数据库时发现一条登记错误地说他们的奶奶半世纪前已经去世。
52、逾半世纪的演艺生涯当中,他曾到世界多个地方演出,包括了中国、苏联、埃及、美国及香港等地。 1992年起,他开始办kabukiforeveryone工作坊,用轻松有趣的形式,将独特的歌舞伎表演艺术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 。
53、谁,执我之手,消我半世孤独;
54、拔刀四顾已半世英名昭著此战归来便是安心处!冰心1人生百态,我热爱每一个人他生活的模样。与人群在一起,我感到分外安心与踏实。艾明雅1怎么看待自己经历的一切。只要自己能过得安心,舒心就好,即使再累,心里也是暖乎乎。
55、想在这里找到一个心爱的友缘人.希望能同他快乐下半世! ! !
56、亚洲电视华纳唱片,携手打造亚视50周年珍藏的经典, 50周年丽的亚视半世纪的精彩电视剧原声大碟,收录50首家传户晓,脍炙人口电现主题金曲。
57、尽管经历近半世纪以来最强烈的飓风,格瑞那达人民在暴风雨过后依旧显得精神奕奕。
58、说起水乡妇女服饰,半世纪前还比较普遍,生活在苏州以东的?直、胜甫、唯亭、陈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形成了以头扎包头巾、身穿拼接衫、花布胸兜和拼挡裤、腰束作裙、作腰,小腿裹卷膀,脚着百纳绣花鞋为主的一整套(8件)服饰,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族”之美称。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