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言:tīngy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諫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諫之道,惟文帝得之。”
1、环立多人,??听言,皆诸生辈。
2、朱守听言惊呆了,嘴中的唾液腺受到了某种刺激超常工作,他咽了一口唾沫,不想唾液走错了道进了气嗓,他猛烈地咳嗽起来。
3、由一念之微致慎,从视听言动加修,庶内外兼尽,姚江、考亭之旨不偏废,下学上达,一以贯之矣。
4、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5、《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6、庄际曰:听言以知情伪,凡事上使下皆然。民之情伪,曾未之闻,王业艰难,载云其易。
7、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札子进呈,具言曰:「如此庶尽禀承之方,免妄庸之失。中宗虽然英睿开明,善于听言纳谏,但能容忍臣下如此无理放肆,也不免让人觉得奇怪。
8、他主张通过听言、观行两种方式辨识人才;他认为必须不拘一格、破格选才;他强调人才的使用必须是人才的特点与需要解决问题相结合;他还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刺激人才,为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了良好环境。
9、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
10、至视听言动皆复,而天下之能事毕矣。
11、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
12、晋葛洪《抱朴子?清鉴》:“欲听言察貌,则或似是而非,真伪混错。
13、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吕坤
14、隋朝以后,凡译经大师,类华梵俱精,义学佳妙,若彦琮,若玄奘,若义净,若不空,非听言揣义,故著笔时无牵就,不模糊,名词确立,遵为永式,文言晓畅,较可研读。
15、人之们事,孰能无过,在朕日御万几,自然多有违错,惟肯听言纳谏,则有过必知。
16、伏望陛下听言必行,事天以实。
17、敬德闻听言道:“吾乃山野村夫,耕种锄耪一粗鲁人也。”。
18、文龙听言,感慨万千地说:“叔之策非不善,然柄国政者非人,恐不能
20、有老僧云:‘贫僧昔曾以一千,于贾胡市得三枚,状如巨蛹尔,头光带黄色。宋陈造《定海》诗:“宦廨盐烟外,居人杂贾胡,听言须画字,讨海倚输租。
21、步骘听言,便是沉吟下来,眉头深锁,前方不远便是皖城,这吕布在徐州一役中,奇计颇多,此番江东兵少,岂会未有布置。
22、臣闻人主开求言之路、必将有听言之实。
23、纣王听言,大惊曰:“此事皆美人教朕传旨勘问,事既如此,奈何奈何!
24、从《申鉴》的内容看,如“人不畏死,不可惧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以善……故在上者先丰人财,以定其志,……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于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等等名言嘉语,表明荀悦不仅明于治乱之理,而且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6、第八四回:“那王小二听言,一毂辘爬起来,黑天摸地,又是着忙的人,捞着裤子当衫子,左穿也穿不上,右套也套不上。
27、徽宗听言有理,擢升他为守卫畿正将。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