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巷:mén xià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门庭里巷。《后汉书·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清 龚自珍 《绮寮怨》词:“烟锁登临,门巷昼沉沉。”
1、诗曰:“东风门巷日悠哉,翠袂云裾挽不回。
2、永年县中召庄李氏,临?关七门巷人。
4、其实,从那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环境中,从那朴素、划一、洋溢着闲野情趣的画面中,不是也多少可以看出友人及其别墅的投影么!
5、南侧,曾有南北方向的小胡同藤牌营和大门巷,其南为东西向的卧佛寺街,这条街的西北端原有一座由九峰和尚建于唐代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的古庙,叫鹫峰寺,清代重修,因庙中供奉卧佛一尊,故改称卧佛寺街。
6、又入铜驼⑥,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⑦。
7、《经李徵君故居》诗:“惆怅羸骖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8、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9、然樵客牧叟,嬉玩于山溪者,目饱其荫,亦犹以为门巷间物,或闻赏誉,辄更诧笑。
10、诗:“贫闲日高起,门巷昼寂寂。
11、穿过枇杷门巷,便是五云仙馆、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
12、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
13、此外,篱笆楼建筑群,基本上保持了原建形制,保持了当地历史上撒拉族“当家子”、“孔木散”原始的社会基层组织风貌,对研究撒拉族的民俗具有重要意义,有关方面应尽快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建筑。这一时期,孟达有不少人家,以“当家子”(兄弟组织)、“孔木散”(家族组织)为社会基层组织,相继修建篱笆楼建筑群,全村形成了台子巷、上庄巷、衙门巷、牦牛巷等8大巷区,道巷两侧楼楼相对,高低不平,千姿百态,十分壮观。
14、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
15、春水依人万里桥,枇杷门巷倚晴皋。
16、儿童尽得诗书力,门巷偏多车马尘……”,宋琪的“群贤肄业文方盛,孝友传家族更豪……”,张齐贤的“儿童歌舞诗书内,乡党优游礼乐中……”,还有苏轼、陈尧叟、杨亿等诗词、墨宝……。
17、枇杷门巷银镫影,杨柳亭台玉笛声。
18、迤西及北,门巷人家繁密整齐。
19、二百到了后来,好事者干脆直呼妓女居所为“枇杷门巷”——可怜的枇杷竟也跟着拽了一回。
21、孤云一逝何处,门巷乱、苔花綦迹。
22、公元766年(唐大历元年),杜甫流离到夔州,乱离时代沉重的忧国思乡之情,萦绕在老病潦倒的诗人胸中,积思成梦,不独夜晚,就连白日小憩,也梦见故国君臣,旧乡门巷。
23、春水依人万里桥,杷门巷倚晴皋。
25、田园,乌衣门巷,别来几换星霜。
26、芳景三分才过二,便绿阴门巷杨花落。
27、清陈维崧《薄幸?过闾门感怀》词:“记旧日胆娘门巷,只在画桥南转。
28、黄耳音书寄怀抱,乌衣门巷惜丘墟。
29、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逐娼妓》:“多置狎邪门巷,遂作莺巢燕垒,顿成柳市花街。
30、【款识】地僻嚣尘远人稀习俗?花时恒独■随意踏晴春斑竹过头杖乌纱折角巾萧然多古意即愧葛天民门巷绝轮蹄春深绿草齐风光不相负泉石幽栖卷幔通花气移床避燕泥时时得佳句月向竹间题。
31、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
32、清李慈铭《鉴湖柳枝词》:“家家门巷正啼莺,取次轻阴间嫩晴。
33、词云:“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
34、曹学?《集王茂启池馆》诗:“闲居门巷但萧然,饷客恒愁乏酒钱。
35、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
36、出处:范成大《花山村舍》诗:“庵庐少来往,门巷湿苍苔。
37、接下去最后两句:“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38、父寿村公,世居济南城内卷门巷,好善乐施,教有义方。
39、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
40、于是,在棠樾村头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父寿村公,世居济南城内券门巷,好善乐施,教有义方。
41、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疯女丘丽玉》:“请书居址门巷,与妾纫衣缝中,俾他日柔魂,度关山,省舅姑,受郎君一盂麦饭耳。
42、秦淮碧水,门巷乌衣,如你不读一读《南史》你是不会有“六朝如梦鸟空啼”的兴亡之感的。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