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刻:mò k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对书画进行摹刻及用墨硾拓。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淳化》一出,天下翕然从风,其后临摹重儓,不知几十百种。盖墨刻之盛行,从此始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小楷墨刻》:“墨刻自阁帖后转盛,至本朝则种类愈繁。”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予两过 赵州 栢林寺 ,见 吴道子 画水在佛殿后樑短壁上,波涛汹涌,翻澜骇沫,仰视之,目为之眩。州人有为墨刻者,有画为巨幅者,波澜层折,皆有可观。”
1、四句以对偶形式出现,浓墨刻画,水行相送,伤离惜别的情景。
3、蔡邕文章的墨刻。
4、王尔鉴,字在兹,号泰峰,河南卢氏县进士,雍正五年(1727年)任邹县县令.工书,磨崖多留题墨刻。
5、而更为奇特新颖的是,诗人在下面集中笔墨刻划她的眼。
6、本书延续了林语堂先生一贯的文字风格,既透视社会,融合中西文化,也谈读书作文与智慧人生,是林语堂洞幽烛微,精辟睿智人生的写照。作品以洞幽烛微的体察和喻性喻理的笔墨刻画出北宋大儒范仲淹一生浮沉,几经进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仍情系天下,眼望帝阙,怀抱理想,不甘沉沦的顽强心志。
7、他的《庚子荐饥》更以平白浅显的笔墨刻功了封建官吏的虚伪,吏治的腐败:“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歧。
8、沈起元跋其千字文墨刻,谓入欧、虞之室。
9、盖墨刻之盛行,从此始也。
12、主要负责摹刻、刷拓皇帝御制诗文、法帖手迹,并制造墨、朱墨等用品,下设刻字作、裱作、墨刻作、墨作。它前临南海柘林港湾,后倚栖云山峰,山青水绿,灵秀以昭,犹有众多佳联妙墨刻寺柱,是礼佛和游览胜地。
13、在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中,都留存着先人的手泽和墨刻,为自然风光和人文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14、作家王尔德(1854~1900)的影响,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以不少笔墨刻画变态心理和风流韵事。
15、探究:1、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的形象,用意何在?
16、而集中笔墨刻画的则是冯骓。
17、作品以洞幽烛微的体察和喻性喻理的笔墨刻画出北宋大儒范仲淹一生浮沉,几经进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仍情系天下,眼望帝阙,怀抱理想,不甘沉沦的顽强心志。
18、明沉德符《野获编?玩具?小楷墨刻》:“墨刻自阁帖后转盛,至本朝则种类愈繁。
19、把墨刻好的布从人台上取下来,根据做的标记,把缝线和剪口精细准确的勾画出来,雕琢成形,产生原形布板。
20、摇白日”、“回青天”,以夸张的笔墨刻画其权势之大,气焰之盛,也隐含可以左右帝王之意。
21、在台湾,依其日文的发音,也有人称之为“墨刻”或“慕客志”。
22、工书,磨崖多留题墨刻。
23、剧中,作者集中笔墨刻画了邓小平的稳健缜密、高瞻远瞩。
24、永州守以墨刻进,亦不甚精。
25、作品以洞幽烛微的体察和喻性喻理的笔墨刻画出北宋大儒范仲淹一生浮沉,几经进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仍情系天下,眼望帝阙,怀抱理想,不甘沉沦的顽强心志。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传承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一烛微火,燃尽自己光照人间的优良品质与道德风范,北工大建工学院师生及海内外校友联合发起建立“蒋璜基金”。
26、但二者有一点不同,即贵族的徽记是世代沿袭的,而“墨刻”只是标志个人的英勇顽强,不是世代相传的。
27、周世钊送的墨刻如何?
28、馆址内外古迹有:吴镇墓、梅花亭、八竹碑、草书心经碑、梅花泉、洗砚池、仁本堂墨刻碑、古石碑墙等。
29、梅花庵内外古迹景点有:吴镇墓、梅花亭、八竹碑、草书心经碑、梅花泉、洗砚池、仁本堂墨刻碑、古石碑墙等。
30、新西兰人把文身称作“墨刻”,是尊贵荣耀的标志,只有曾多次英勇地参加过战斗的勇士才配享有此殊荣。
31、墨迹迩来亦少,其墨刻则弟携来甚多。
32、有人说:“她的散文没有一处是矫揉造作咬文嚼字的,也没有一处是吮笔儒墨刻意经营的。
33、原墨模绘图、雕刻出自清官如意馆画家和墨刻作南匠之手,姓氏不详。
34、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35、石刻一部、御书“法雨慈云”匾额、金字《心经》、墨刻《药师经》、御制《重修上天竺寺碑记》等。
36、所有此次墨刻石料纸墨工价仍着全数额赔缴。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