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略:bīnglü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用兵的谋略。《淮南子·要略训》:“兵略者,所以明战胜攻取之数、形机之势、诈譎之变,体因循之道,操持后之论也。”《后汉书·皇甫规传》:“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宋司马光《苏骐骥墓碣铭》:“吾以布衣起家至方伯,承两朝恩渥,不可胜纪,家近赵魏,粗习兵略。”清薛福成《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又能深得民心如此,始知其不仅习兵略也。”★练兵、作战的谋略。《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纪.论曰》:「才谢光武,而遥制兵略。」
1、《淮南子?兵略训》:“地广人众,不足以为强;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2、《后汉书?张宗传》:“(张宗)王莽时为县阳泉乡佐,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
3、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4、【出处】《淮南子?兵略训》:“建心乎窈冥之野,而藏志乎九旋之渊。
5、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
6、所著《读史兵略》46卷,奏议、书牍10卷等,辑有《胡文忠公遗集》。
7、主簿谢艾,兼资文武,明识兵略,若授以斧钺,委以专征,必能折冲御侮,歼殄凶类。【出处】《南史?到彦之传》:“谢?文章盛於一时,见洽深相赏好,每称其兼资文武。
8、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9、早在战国时代,齐国的田单以莒与即墨为齐国的最后据点来抗拒燕国覆灭齐国,运用兵略智术一月之内复齐七十余城,使得莒地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战争名城。
10、《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
12、《淮南子?兵略训》:“将者必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所谓十守者,神清而不可浊也,谋远而不可慕也,操固而不可迁也,知明而不可蔽也,不贪於货,不淫於物,不?於辩,不推於方,不可喜也,不可怒也。
13、《淮南子?兵略训》:“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辂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
14、公始慷慨谈兵略,有澄清天下志。
15、《淮南子?兵略训》:“欲疾以?,人不及步?,车不及转毂。
16、宋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庙谟资石画,兵略倚珠钤。
18、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
19、【淮南子?兵略训】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
20、杨簧(字竹圃,清嘉庆进士,博学方正,有文名,且习兵略。
21、《淮南子?兵略训》:“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
22、《淮南子?兵略训》:“夫将者,必独见独知。
23、《淮南子?兵略》:“正行伍,连什伯,明旗鼓,此尉之官也。
24、《淮南子?兵略训》:“浸乎金石,润乎草木,宇中六合,振豪之末,莫不顺比。
25、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建心乎窈冥之野,藏志乎九旋之渊,虽有明目,孰能窥其情。
26、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群雄竞起、人才辈出的时代,留下的兵略与权谋可垂范百代。
27、兵略训》:“明於奇正,?阴阳刑德五行,望气候星,龟策?祥,此善为天道者也。”《汉书?天文志》:“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
28、《淮南子?兵略训》:“止如邱山,发如风雨,所凌必破,靡不毁沮。
29、《淮南子?兵略训》:“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
30、的思想在政略兵略中的运
31、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32、《淮南子?兵略训》:“动无堕容,口无虚言。
33、《兵刑典》23卷,叙述兵略、兵法和历代的刑法制度。
34、看着薛建兵略带惶恐的神色,紫电噗嗤一笑,花颜怒绽道:“量你也不敢。
35、那无所羁绊的奔突追逐,那汪洋自肆的迂回穿插,那豪放粗犷的拦截抢点,无一不张扬着、激励着人们蓬勃昂起的精神与斗志,重复着人类永不熄灭的对崇高理想境界的向往。而世之论治者曰,萧何以民田自濡,其视乎相之称上者为孰愈;曹参以醇饮而自肆,其视夫相之总众职者为孰优;丙吉闻匈奴之警而后任科琐边吏之责,其视夫相之职兵略为孰胜。
36、这就是阳光、雪和大地在冷暖之间演绎如阳沃雪对生命、信仰和爱的理解与思考。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
37、《淮南子?兵略训》:“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2009年04月,北方天狼与华谊兄弟音乐,建立数字音乐战略联盟。
38、诏中外官有习兵略者,各以书来上。
39、《淮南子?兵略训》:“然而前无蹈难之赏,而後无遁北之刑,白刃不毕拔,而天下得矣。
40、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
41、【淮南子?兵略训】击其犹犹,凌其与与。
42、《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