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摇娘

爱造句 2年前 (2022-07-01) 词语造句 94 0

踏摇娘:tàyáoni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见“踏謡娘”。2.指歌女。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余泛舟横塘,有踏摇娘蕋仙者,素矜身分,隔窗对语,不肯进舱侍饮,而颇知文墨。”

1、舞蹈部分有:《燃灯舞》、《观鸟扑蝉》、《柘枝舞》、《剑器》、《白?舞》、《面具金刚力士》、《踏摇娘》、《踏歌》等。

2、二句概括了《踏摇娘》(即谈容娘)这一苦剧产生的独特的审美效果。

3、唐杜佑《通典》载:“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儡子》等戏”。

4、由早期一、二人表演简单的“踏摇娘”、“参军戏”,而至现今有十多人以上在台上合作演出的戏曲,是经过一段很长的路的。

5、踏摇娘”一词的来源,据《旧唐书?音乐志》、刘宾客《嘉话录》、《太平御览》引《乐府杂录》称,是由于女主人公诉苦时不断摇动身体;另据《教坊记》,则说是“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娘”。

6、《踏摇娘》实为歌舞戏,而非单纯的舞蹈。

7、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隋朝“九部乐”的制定,再到唐代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的演出,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官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8、在唐代《踏摇娘》中已可见到

9、踏摇娘的表演,最初是男扮女装,且行且唱,每唱完一段,配有帮腔:“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

10、唐代,崔令钦《教坊记》载《踏摇娘》:北齐有人姓苏,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弃之。

11、《踏摇娘》是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一种歌舞性戏剧表演,盛行于唐代,俗又讹称为“谈容娘”。

12、中国戏曲的最早雏形从春秋时期的??优孟衣冠??到南北朝时期的??兰陵王入阵曲??、??踏摇娘??都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

13、大面、踏摇娘、拨头、参军戏等这已经是一种小型的雏形戏曲。

14、以后,或北齐时已有此戏,而《兰陵王》《踏摇娘》等戏,皆模仿而为之者欤。

image.png

15、对于这幅图像,有人说是《踏摇娘》之演出,有人认为不确。

16、从宋杂剧直承参军戏、踏摇娘的传统,加上宋代都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别的产生,在语言和形态上表演不同地区的风俗人情,以资观玩,此中就可能有些口技、歌舞小段的表演。

17、《踏摇娘》已具备了舞蹈、音乐、表演、歌唱、说白等表演手段,由演员装扮人物,表现故事情节。

18、唐代歌舞戏剧有《兰陵王》、《拨头》、《踏摇娘》。

19、如《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商乐》;《立部伎》中的《安乐》、《太平乐》;软舞类的《乌夜啼》(起于南朝宋代);歌舞大曲中的《玉树后庭花》(起于南朝陈代);歌舞戏中的《踏摇娘》、《兰陵王入阵曲》(皆起于北齐)。

20、又如高齐代面舞、隋末踏摇娘等事,于戏曲史研究亦有参考价值

21、演出《代面》、《苏中郎》、《钵头》、《踏摇娘》等戏和寻?、跳丸、吐火等杂技。

22、从汉魏到中唐,又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萌芽状态的戏剧。

23、早在戏曲形成以前,在广场演出的民间歌舞《踏摇娘》就以扮演者的“入场”作为介绍人物和发展情节的手段,这是上下场形式的雏型。

24、后面的附诗中还有“筝阮调高蛙漏促,踏摇娘苦月三更”句,可知当时是用筝、阮等弹拨乐器伴奏的。

25、每唱完一小段,观众们就齐声呼应道:“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大概因为是一边摇摆着一边唱歌,所以大家就把那演员的身段称之为“踏摇”;又因为作品中的妇人声泪俱下地反复哭诉自己的不幸,所以大家就用“苦”字与“和”字来表示对她的同情。

26、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27、《踏摇娘》这种歌舞剧有两个角色,而主角则是一位能歌善舞,却遇人不淑的女性。

28、拨头、踏摇娘、窟垒子等戏。

29、曲子的广泛流传,使为曲子填写的词成了宋代重要的文学体裁;其次是属于“散乐”范畴的一些歌舞戏,如“代面”、“拨头”、“踏摇娘”、“窟垒子”和一些带有歌唱的“参军戏”等,这些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歌舞,为宋代杂剧与南戏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再其次便是唐代颇为流行的说唱变文。

30、踏摇娘苦和来!

31、记载,隋末出现于河内郡的歌舞戏《踏摇娘》,应是怀梆的雏形,也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最早的戏剧表演雏形之一。

32、因为,在“优孟衣冠”中已有“歌”,在“东海黄公”中已有“打”,在“参军戏”中已有“说”,在“踏摇娘”中已有“舞”,而男扮女装则是“踏摇娘”在表演领域中的一大开拓,它正式启动了长达千年之久的,一直沿续到现代“四大名旦”之京剧与当代“冯国佩式”民间舞蹈的反串舞台表演之路,表现出中国古今舞台艺术家与中国历代观众对于“反性别表演”的特殊喜好,说明着艺术化表演与自然性状态在审美价值上的层次与魅力,至今依然一个值得继续分析与解读的研究课题。

33、歌舞剧在我国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在文献记载中,中古时期以前,如《兰陵王》和《踏摇娘》等等

34、就“踏摇娘”这个在中国舞蹈史与中国戏曲史上具备双重划时代意义的名作而言,其创新之处不仅在于“以歌舞演故事”的“情节化”突破,更在于男演员对于女性角色的艺术化饰演。

35、而《踏摇娘》唱法特点是主角每唱完一段,后台便要齐声帮腔赞和,每当踏摇和来(‘和来’二字当系泛声无实义),踏摇娘苦和来”的合唱一起,观众的情绪便被调动起来,满堂喝采。

36、头》3种,尤以《踏摇娘》最为完整。

37、《兰陵王》、《拨头》、《踏摇娘》这三个唐代有名的歌舞戏,都各有简短却完整的故事,有人物,有冲突。时人弄之(表演这故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