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谑:cháo xu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调笑戏谑。《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已矣平生事,咏歌盈篋笥。兼復相嘲謔,常与虚舟值。” 李善 注:“《苍頡篇》:‘啁,调也。’《字书》曰:‘嘲亦啁也。’《毛诗》曰:‘善戏謔兮。’” 宋 梅尧臣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诗之二:“嘲謔不觉夕,跨马月中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梦》:“﹝妇人﹞笑曰:‘我狐也。蒙君注念,心窃感纳。’ 毕 闻而喜,投以嘲謔。”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 王和卿 , 汴京 人,也是位散曲大家,在大都做小官,跟 关汉卿 极要好,常常互相嘲谑。”★逗弄、戏谑。《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兼复相嘲谑,常与虚舟值。」《聊斋志异.卷五.狐梦》:「笑曰:『我狐也。蒙君注念,心窃感纳。』毕闻而喜,投以嘲谑。」
1、不难发现,在这貌似诙谐佻达中,也分明流露出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嘲谑和对自我存在价值的高扬。
2、月下风前堪赏玩,嘲谑令人无俗。
3、宋时对待补太学生的嘲谑语。
4、稍稍稔熟,渐以嘲谑,生狎抱之亦不甚拒,遂私焉。
5、叙僚婿之谊,嘲谑甚欢。
6、杂述》:“琐言者,多载当时辨对,流俗嘲谑,俾夫枢机者藉为舌端,谈话者将为口实。
7、言词能激起最大猛烈的情意,增进人的一切举动。不要嘲谑言词留心理医治之中的的用场。
9、又有搏陵许赤虎,涉猎经史,善嘲谑。
10、哼……两名机师的嘴角不约而同的牵起一抹嘲谑的笑意,蠢货!竟然敢在有“杀戮之王”。
12、往往会招致社会各方面的非议,无法逃脱嘲谑和调侃,“老夫聊发少年狂”啦,“老牛吃嫩草”啦,“一树梨花压海棠”啦,什么说法都有,有的说法相当难听。
13、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
14、《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
15、多游秦陇,喜作嘲谑之诗,人皆畏其咏。
16、氩后主初在东宫,与伯固甚相亲狎,伯固又善嘲谑,高宗每宴集,多引之。
17、而具有类似酒令功能的送酒之词,经乐工歌伎的长期嘌唱,逐渐变为散曲;增入舞蹈、表演和嘲谑,嬗变为戏剧。
18、每清风朗月,美景良辰,对群山之参差,望巨波之?漾,或玩新花,时观落叶,既听春鸟,又聆秋雁,未尝不促膝举觞,连情发藻,且代琢磨,间以嘲谑,俱怡耳目,并留情致。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