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释:xùnshì 基本解释:[explain]解释字句的意义训释字义●详细解释:1.注解;解释。《梁书·儒林传·司马筠》:“郑玄不辨三慈,混为训释,引彼无服,以注‘慈己’,后人致谬,实此之由。”唐刘知几《史通·六家》:“案孔安国注《尚书》,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至评騭优劣,训释音义,辨证异同,见於唐以来各集,亦详加摭拾。”2.教训并释放。樊增祥《李昭春呈词》:“张元智等仍候随堂薄责、训释可也。”★◎训释xùnshì[explain]解释字句的意义训释字义
1、陈伟、刘乐贤、金春峰等著名学者讨论了上博简其他篇章的文字、训释和思想。《从王权观念的变化看上博简〈诗论〉的著作时代》《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2、《禅林宝训释译》[独著],台湾佛光山1997年版。
3、及训释服,在京师。
4、自序)刘淇所说的“正训”,及以同义词训释,是义训之常法,故列为第一,次列反训,可见反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5、乾隆年间,大儒相继而出,训释经籍,考辨详博,超过了以前的贤哲,别立标帜,叫做“汉学”,排斥宋代周、程、张、朱等五子的理学,认为他们不应该独受尊崇。他创立的“横山堂”学派,主要是参禅不必拘于形式和禁戒,参禅与习儒相通,而且“自信即佛”,“无事外求”,“说法以度众生,修身以平天下”,积极救助众生与自立精神至今为佛门所称颂。
6、训释的修辞特色
7、同训:即同一个词训释几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8、洪迈尝据此书谓汉儒训释,有通之名〔一0〕,其说是矣而未尽也,应氏此书实已具三通之雏形,而为後代「通书」之初祖,固非白虎通诸书之所可同日而语也。
9、声训被释词和训释词异源关系初探
10、《宋刑统》仿照此法,也增加“释曰”条目训释难解者及需参见者。
11、凡诸书传文间危疑,林皆训释。
12、如果释词的目的在于说明词义的来源,即选用与被训释词音近义通的同源字来作训释词或主训词,这就是声训。
13、先生着?吉金,训释古籀,实验权量,商榷碑版,所得之伙,驾两宋金石、干嘉考据之学而上之,论者推为近代考古学、古文字学之滥觞,殆笃论也。
14、如杜预去古未远,其《集解》在《左传》的训释中,无疑有很高的权威性,可是后世的刘炫、洪亮吉等人却多方着意排斥;又如孔颖达的《正义》通释杜说,恪遵“疏不破注”的原则,而实际上,孔氏也有自己的见解(如“行、潦”、“三败及韩”的训释,杜、孔就有不小的区别)。
15、直训的释义方式重在以易释难、以今释古、以通释别,系联了相互训释的各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展示了被释词所属的义类。第二家是戴震,他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说文》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就是互训的例子。
16、十三经”之一的《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权威著作,对后世词义训释有着深远的影响。
17、论文言文训释中的随文释义
18、《逸周书》是一部文献汇编性质的书,因此,历代对该书的研究或以校勘为主,或侧重词语训释,或就编辑整理、版本流传、历代征引等文献学问题进行探讨,偶或涉及文学艺术特征,而对《逸周书》语言结构特色本身的问题,几乎无人问津,尤其对《逸周书》各篇词汇、语法、用韵等方面的特点系统的描述更是空白。
19、著名学者何琳仪、彭浩、林素清等共提供了十八篇论文,讨论上博简第五册《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季康子问於孔子》、《三德》、《鬼神之明》等篇的文字、训释和思想。
20、墨子训释虚词多采用分类法、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他把意义看做虚词的核心和依据,并认识到虚词的抽象性和系统性。
21、后代的字书都援引《说文》训释,以为典要。
22、从敦煌汉简看里耶简文书词语的训释4、《额济纳汉简》专题报告研究文集。
23、阅读的教材以儒家经典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断句读、析章节和训释文字。
24、《晋书?王接传》:“《公羊》附经立传……任城何休训释甚详,而黜周王鲁,大体乖?。
25、此书不附诗篇本文,也不训释词句。
26、胡云修多罗以五义与七义训释。
28、樊增祥《李昭春呈词》:“张元智等仍候随堂薄责、训释可也。
29、义训是不管词的形体和声韵而直接训释词义的方法。
30、其文曰:“其训释之立反六:曰正训,曰反训,曰通训,曰借训,曰互训,曰转训。
31、文摘:以仁和寺本《太素》的整理为例,可以看到俗字研究从订正古医籍文字讹误、揭示传本古医籍文字讹误原因、解决古医籍疑难词语训释等几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32、为体例,结合实施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这部《敕法汇集》在公元529年颁布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
33、论文言文训释中的随文释义文言复兴论
34、律令之有难解者,就文训释;格敕之有繁杂者,随事删削;其有矛盾相违、轻重失宜者,尽从改正,无或拘牵。
35、两字相互训释。
37、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如老、考也,考、老也;?、福也,祥、福也;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等皆为互训。
38、摘要前人在运用训话方法训释词义的时候,往往难免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方面出现逻辑错误,而这些又往往与违反思维的基本规律密切相关。
39、摘要《广雅疏证》在同义词研究上具有重大的贡献,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义同”说为理论建构了一个同义的意义网络;规范了前人的综合辨析同义词的术语“对文”和“散文” ;撷取了经史子集中同义词训释、辨析的精华。
40、围绕这一主题,本文从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释义、特点、意义、理论依据、构成要素及实施策略和步骤六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对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思考(从主体需要、人本管理、教师专业化、终身学习理论四个方面)并从中观的层面阐述了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的构成要素(培训的理念和目标、培训的主体和对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形式和手段、培训的管理)及实施策略及步骤,力求突出校本培训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走向,寻找促进教师有效学习的突破口。
41、阐明语法是训诂的重要内容之一,阐明语法对于正确训释词语、疏通文意有重要的意义。
42、任城何休训释甚详,而黜周王鲁,大体乖?,且志通《公羊》而往往还为《公羊》疾病。
43、也正是认识到汉儒治经去古未远、家法师承的情况,钱大昕在遇到后儒与汉儒训释有矛盾时,多数情况下是倾向于汉儒之说的。
44、中国第一部以训释词义为主的训诂书是《尔雅》。
45、几个字展转训释,意义相同。
46、又如“阑单失力”,但引卢照邻赋旁证,而不知《清异录》实有训释,不烦假偕。
47、当然,只祀地神还不够,土地需由山川之气(《说文》云字训释)而致时雨,‘云行雨施”方能有年刻饰云(雷)纹的玉生似同时兼用于礼云神。
48、本文主要就校勘问题与中华书局标点本进行商榷,总计校勘札记三十四条,标点札记十条,另附《宋书》词语训释五条。
49、同时对现在较权威的语文工具书的训释作了一些商兑。
50、尔雅新证”一方面要订正《尔雅》的讹误,另一方面验证《尔雅》的正确训释。
51、训释语中双音词初探
52、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
53、词义训释订补六则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