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图:yúlínt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见“鱼鳞图册”。
1、电子鱼鳞图的创始者,诞生于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践。
2、明代鱼鳞图册,就其所登记的项目而言,已是相当完备的土地登记册。
3、建立了黄册和鱼鳞图制度,作为向人户征派赋税和差役的依据,并把“欺隐钱粮”作为惩治的重点。
4、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
5、于是在万历八年,张居正上疏并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6、电子鱼鳞图,为构建这样一个基础信息设施奠定了基础。
7、还把每块土地的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
8、另外,与黄册配套的鱼鳞图册也同期编制。
9、收藏的各种鱼鳞图册作了介绍,还探讨了鱼鳞图册的性质、作用和利用价值等。
10、鱼鳞图册的编制,对于巩固高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经济基础,曾发挥了较大的作
11、宋以后官府为课征田赋,设置鱼鳞图册,过户割粮时即登入。
12、黄仁宇先生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不懂得数字管理”,更有甚者说明清绘制的鱼鳞图册“根本不是史实而是传奇”。有人研究发现,明代田赋以里甲“户”为征收对象,田赋的最重要依据不是地籍(鱼鳞图册),而是户籍(黄册)。
13、鱼鳞图册史料价值的真正体现,就是要利用它从根本上展开诸如土地制度等问题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尚属初步。
14、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
15、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16、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休宁部分历史名人的墨宝和明清鱼鳞图册。
17、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8、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鹤见尚弘对鱼鳞图册进行了种种创造性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19、1933年在《清华周刊》和《地政月刊》分别发表了《明代田赋初制定额年代小考》和《明代鱼鳞图册》的论文。
20、初入徽境,采纳休宁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进谏,为鱼鳞图册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1、二年,又派国子生武淳等分别巡行州县,全面清丈土地,查实田亩,编造土地清册,即鱼鳞图册。
22、第三章三:“张士诚从起兵到败死,前后十四年,城破前他把征收赋税的鱼鳞图籍全部烧毁。
23、因图上所绘田亩依次排列为鱼鳞,故称“鱼鳞图册”。
24、亦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
25、这时,清廷汉口地方官将堤内土地分段清查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按册印发“板契”营业。
26、1933年在《清华周刊》和《地政月刊》分别发表了《明代田赋初制定额年代小考》和《明代鱼鳞图册》的论文。鱼鳞图技术和管理思想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起到了重大推动作
27、请选清正御史,督察二省田地,率诸州县清丈,编造鱼鳞图册。
28、中国明代鱼鳞图册是一部著名的地籍册。
29、收藏的各种鱼鳞图册作了介绍,还探讨了鱼鳞图册的性质、作
30、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
31、它与鱼鳞图册一起,成为明代社会经济方面重要的基本制度。
33、黄册、鱼鳞图册和基层行政组织三者的紧密结合,明朝的统治之基由是奠定。
34、并在松江编制鱼鳞图册。
35、另一位美籍华人学者赵冈也相当重视鱼鳞图册资料,在1982年出版的《中国土地制度史》中,他对此已有所论及。
36、鱼鳞图册”制度在相当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土地,是地政管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37、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38、但明代中叶后,鱼鳞图册与实际逐渐不相符合,而流为具文。
39、休宁鱼鳞图册”,在县城4隅以天干编号,都图则采
40、《清史稿?食货志一》:“寻又丈放凤凰、岫?、安东苇塘约十馀万亩,按地编号,具鱼鳞图册,事在光绪末年。
41、是年,完成全国田亩核查和鱼鳞图册的编制。
42、造鱼鳞图?保各有图,大则山川道路,小则人户田宅,顷亩阔狭,皆一一描画,使之东西相连,南北相照,各得其实?然后合十保为一都之图,合诸都为一县之图。
43、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鱼鳞图册实物作了介绍,并就鱼鳞图册的由来、性质、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44、研究者利用十分有限的鱼鳞图册资料,已经取得一些重要成果。
45、于是,清朝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和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再度重新编造、补造鱼鳞图册。
46、里正(里长的副手)专管鱼鳞图册。
47、这种地籍图,我国古已有之,当时称鱼鳞图。
48、明代鱼鳞图册,就其所登记的项目而言,已是相当完备的土地登记册。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