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答:pīdá 基本解释:[anofficialreplytoasubordinate]批示答复;批复●详细解释:君主对百官章奏书面批示答复。后多由专职大臣代行。唐陆龟蒙《说凤尾诺》:“既肯其行,必有褒异之辞,若今之批答。”《新唐书·百官志一》:“玄宗初置翰林待詔,以张説、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宋赵昇《朝野类要·文书》:“执政以上,有章奏请,则降批答,以下则降詔。”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批答》:“按吴訥云:‘批答者,天子采臣下章疏之意而答之也。’古者君臣都俞吁咈,皆口陈面命之词,后世乃有书疏而答之者,遂用制词,若汉人答报璽书是已。至唐始有批答之名,以谓天子手批而答之也。其后学士入院,试制詔批答共三篇,则求代言之人,而词华渐繁矣!”★◎批答pīdá[anofficialreplytoasubordinate]批示答复;批复★君王批示或答覆臣子奏疏的文章。
1、与皇帝对普通题、奏本的批答相比,它有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而不需内阁票拟、亦不假他人之手、高度保密以及批答及时等特点。
2、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
3、宋王安石《批答不允承亮辞免恩命第一表》:“苟为谦避,未协眷怀。
4、唐代百官奏请朝廷施行的政务,竽帝批答用敕旨。
5、宋苏辙《苏颂免尚书左丞不许不允批答》:“擢?纲辖之地,以为先后之寄。
6、宋苏辙《刘昌祚免殿前副都指挥使不许不允批答》之一:“既匪眷怀之素,复稽总护之宜。
7、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亲规,朕得良二千石矣。如官司批状,诏书批答之类,故纸尾多作‘敬空’字,自谓不敢抗敌,但空纸尾以待批反耳。
8、其职掌入内阁,预机务,出纳帝命,率遵祖宪,奉陈规诲,献告谟猷,点简题奏,拟议批答,以备顾问,平庶政。
9、明制,外廷臣工章疏经通政使司呈内廷交皇帝阅览后,发至文渊阁,由内阁大学士以皇帝名义拟作批答草稿,用小票墨书贴于奏疏面进呈皇帝,称为票拟,亦称拟票、票旨、条旨、调旨。
10、唐李德裕《谢赐让官批答状》:“承?俞之命,或虑阙遗;奉密勿之机,实忧不逮。
11、从此灵太后亲览万机,裁决政事,随手批答,把朝政处理得有条不紊。
12、还提出六条意见请神宗批答。
13、永华冗不暇给,凡文移尺牍属稿及丹笔批答,多洪为捉刀,而措语字画,与永华无异,人不能别。
14、宋苏轼《赐新除门下侍郎孙固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口宣》:“卿金华隽老,西枢旧臣,与政东台,实慰舆议。
15、唐代宗对王维的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批答王缙进集表手敕》中说:“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经历先朝,名高希代,时论归美,诵于人口。
16、宋苏轼《赐正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口宣》:“卿被遇先帝,勤劳有年,逮於眇躬,倚注弥重。
17、连续上疏直指皇帝:“礼祀不亲,朝讲未视,章奏不以时批答,废弃不皆录
18、批答公府,泰交之腠理也。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19、【出处】唐?杜牧《又谢赐批答表》:“势当戮力尽瘁,粉骨捐躯,知无不为,见死宁避!
20、宋苏辙《代陈州张公安道谢批答表》:“苟矜察其罢羸,实保全於终始。
21、宋司马光《赐新除守司空检校太师曾公亮辞免恩命第一表不允批答》:“冲挹之志,卿以为优,勇退难进,益增嘉尚。
22、在?镇上表,必有批答,居要官启事者,自有著明,并须昭然在人耳目。
23、批答奏章,传达圣旨,制约内阁,有二皇帝之称。
24、英宗以降,皇帝和大臣面议政事渐成旷典,皇帝和臣民都是通过题奏文书的奏进和批答来交通消息的。
25、批答公府,泰交之腠理也。
26、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实掌宰相之权。
27、宋司马光《赐殿前都指挥使郝质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卿董率王旅,陪赞国容。
28、明清时代,内阁学士代皇帝批答章奏,书写批语于票签,贴各疏面,谓之“票旨”。
29、蒙降批答不允,仍断来章者,阴?干时,圣心轸虑。
30、雍正作为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虽然统治时间只有十三年,但他亲手批答的奏章仅《上谕内阁》、《朱批谕旨》两项累计就达五百一十九卷之多。”(《雍正朱批谕旨》)对于这样一个叛逆者,吴敬棒却由衷地赞美道:“官府严刑密网,多少士大夫见了就屈膝就范,你一个小百姓,视如上芥,这就可敬了!
31、臣某言:臣近贡封章,乞解政事,伏奉批答不允者。
32、唐书?明宗纪七》:“翰林学士刘?奏:‘新学士入院,旧试五题,请今后停试诗赋,?试麻制、答蕃书、批答共三道。
33、凡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以墨笔写于票签上,送请皇帝批准,称票拟,亦称票旨、条旨或调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