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晦迹:tāo guāng huì jì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收敛光芒,隐藏踪迹。比喻不显露锋芒和才能。《太平御览》卷六五六引《高僧传》:“释 僧同 ,韜光晦迹,人莫能知,居 寒山 。”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我和你韜光晦迹老山中,煞强如齐家治国平天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韜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亦作“ 韜光晦跡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韜光晦跡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於泥土之中。”见“ 韜光晦迹 ”。★比喻隐藏才能,不露于外。《醒世恒言.卷四○.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单说着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也作「晦迹韬光」。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隐藏才能,不露于外。醒世恒言˙卷四十˙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单说着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亦作晦迹韬光。
1、年纪大的除在各诗词组织担任荣誉职务,经常参加各种诗词活动的知名诗老之外,尚有一些出群避俗、韬光晦迹的遗士高杰。
2、达磨西归后,师于北齐天保三年(552年)授法予弟子僧璨,其后赴河南业都演说楞伽经意,凡三十余年,韬光晦迹,人莫能识。
3、韬光晦迹,德必有邻。
4、又如:韬光晦迹,韬光讳彩(收敛锋芒;隐藏踪迹);韬日(日光隐藏);韬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韬光(收敛光彩,比喻人怀才不露);韬沉(隐逸);韬含(谙记,熟诸);韬表(弥封书表);韬面(遮面)。
5、同“韬光晦迹”。
6、太古仙逝后,韬光晦迹,由是获全于乱世。
7、韬光晦迹来隐处,岂能与蚂蚁、水蛭、蚯蚓为邻居?
8、幼慕真风,白云上真引之入道,遂居于昆仑山烟霞洞,韬光晦迹,又徙居代州五台山紫府洞天。
9、锋芒必露,韬光晦迹,额古纳河兄弟;我欲执掌王旗,策马扬鞭千里。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