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意:gōngy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公众的意愿;共同的意见。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据丛说,虽由他出面,而一味代行大家的公意。”毛泽东《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中国共产党认为,上述各项条件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项条件之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全体或多数人的意思。如:「政府的施政措施,应以全国人民的公意为准。」
1、君与贵人交,必狎侮(24),出?语相告?(25),诸公意不堪,然独良其方,无可如何。
2、《社会契约论》中的公意观念是我们思考教育自由实现可能性的新的视角。
3、金泰临和汪公意识到天宇公司的危机,决定舍去刘云钊,丢卒保车。
4、这个大尹就是掌管通达君臣意见的仆大夫,他竟敢不将臣下的意见通达给宋景公,还以自己私意作为景公意见下达给臣僚,致使宋国六卿三族都受其摆布。
5、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王汾梦得郡》:“厚之云:‘荆公意思不婉顺,未可议也。
7、文章试从“公意”概念入手,对卢梭的“公意”学说作一个粗浅的反思。
8、通过广泛的民主选举来反映“公意”,体现主权者的意志,来组织代议机关,如人民代表大会。
9、公意欲令田禾使有荫注,更欲乘兴驾舟为适情计也。
10、在学科等级规范得到规定者和参与者的广泛认同后,等级标准遂演化为一种社会公意,控制着学科建设实践并将其制度化。
11、以“机制改革”促动力、以年段考核激活力、以常规创新促实效、以培优补差求优质、以专题竞赛促提高、以教研教改创特色;实行民主治校,培养主人公意识、构建“人本战略”、打造“民心工程”。
12、自江阴至浏河渡、自嘉兴放洋至蛟门风汛日行及千里,?从惊眩呕喘,公意气自如,并作诗纪事。
13、由于这种原因,为规定合情合理的公众集会规则,成为一项并不太愿意支持公意的规则,以保证该规则总被人发问,并且总在对提问作出回答。
14、公意学说”是贯穿《社会契约论》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卢梭思想的钥匙。
15、在卢梭激越而深邃的思想中,其公意学说和法理精神无疑是最具闪光点的。
16、卢梭理论中的“公意、公民宗教、良知”等要素都隐含自然法的思想因素。
17、由于作为主权者的人民不可能直接产生运作国家权力的全部机关,而是通过体现“公意”的代议机关(人大)按照主权者的意志组织设立国家机关行使主权,运作国家权力。
18、而他的公意学说则是这个思路中的关键,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学术思想。
19、然而出于维护公意的需求,卢梭又主张个人对公意进行自觉认同。
20、正是由于公意的内涵和特征,使其成为“政治学的尖端”和卢梭整个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的“灵魂”。
21、公意在及身,然以忧患贻后世已。
22、也正因为如此,社会运动的主要功能在于它的过程,经由公意伸张价值调整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转型成蓬勃发展的公民社会。
23、尽管没有集体利益或公意,但是,我们仍能够说每一个人拥有一般的或普遍的人类愿景。
24、作为一个共同体,我们已经用我们的原则表达了我们的公意。
25、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清侯方域《太常公家传》:“?王执浦?私问其小竖;公意属同门生谁?
26、尊重公意应当仅止于使自己免受饥饿、牢狱之苦,除此之外都是对不必要暴政的自愿臣服。
27、评卢梭的公意与主权学说
28、就有一种真诚的尊重人类公意的心理,要求他们一定要把那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
29、《北史?魏辽西公意烈传》:“意烈性雄耿,自以帝属,耻居跋下,遂阴结徒党,将袭邺。
30、公意是主权者共同体的公共意志和最高指导,代表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31、卢梭从倡导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这一角度出发阐释“公意”学说,却衍生出与其本意完全相反的结论。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