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shāng yāng 基本解释: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详细解释: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 商鞅(公元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又称魏鞅,是春秋战国时代卫国人。他原是魏国贵族的后裔,被称为魏鞅。后来游仕秦国,帮助秦孝公打败魏国,于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时,因其战功,把「商」(即今陕西商县的西南)这个地方共有十五邑封给他,所以他才被称为商君或商鞅。 商鞅信奉刑名法家的学说,主张君主治理民众必须以法令为依据,这种看法并未获得魏惠王的赏识。当时秦国的孝公即位,下诏寻访贤能的人,商鞅便到秦国,并四次觐见孝公,陈述变法图强的策略,获得秦孝公的赏识与信任,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时实行变法。到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时,秦由雍(即今陕西凤翔南)迁都到咸阳,进一步变法,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他采行李悝所作的〔法经〕为依据,推行连坐法。他的政治改革重点包括:(1)人人要检举犯法的人,邻人有罪而不检举,将来被发觉,要被判死刑; (2)奖励英勇杀敌的战士,处罚民间的私斗; (3)奖励男的努力耕作,女的勤劳织布,懒散不事生产的人,公家要把他充作奴隶; (4)建立小家庭,一家如有二个以上有谋生能力的男子,就必须分居,否则就得加倍交税。他的目的是要使人民守法,勤勉,把秦国全国的人力投注在发展农业和充实战备上。总之,他奉行「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鼻其傅」。取消分封制度及世袭制度,废除贵族世袭的特权,制定按战功授爵位的二十一等爵制。建立郡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原则,对于耕田致富或作战有功的人都授与爵位。 商鞅为使人民相信法令的威信,曾经悬赏黄金十镒(约三千五百公克)让人们将一根长约六公尺的木棍从南门搬到不远的北门,当时人们以为是在开玩笑,没有人去移动它,商鞅就把赏金再提高五倍,才有人以姑且一试的心态去搬动,商鞅就把五十镒的黄金送给他,从此人们便相信商鞅有执行法律的决心。此外也主张「太子犯法,与民同罪」。因此,商鞅的变法促进了秦国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其富强的基础。孝公死后,惠帝继位,旧有贵族对他存有怨恨之心,便向惠帝说商鞅想造反,惠帝竟然相信,并且派兵缉捕,商鞅从「商」逃出,向客店投宿时,主人以「商君法令规定不能收留身分不明的人」而拒绝他,他感叹地说道:「真是作法自毙呀!」他走投无路,只得回「商」发兵谋反,但是遭秦兵击败被逮,活生生地受五马分屍的酷刑而死。他的言论和事蹟,后来被记录下来,称为〔商君书〕,又称〔商君〕;此外有〔汉书.艺文志〕法家类着录二十九篇,现仅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但已佚失。 商鞅的学说思想与教育有关的:一是他排斥旧的道德,以国家为主体,以人民对于国家的公德为最高的品德,所以凡是藉私德之名而间接对于国家有危害的,他都竭力排斥;二是他崇尚实利的主张,所以非常重视农民;三是他崇尚武功,重视战争,因此从他的政治主张下所产生的教育是重视实利的、军国的、残苛的。--作者:杨英邦 ★人名。(公元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战国时卫人。少好刑名法术之学,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为相,说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国富强后,受封于商。用法严苛,树敌众多,孝公卒,遂被车裂而死。也称为「卫鞅」。
1、又谈到当时盛行的空谈误国,谢安反感地说:“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2、从王安石其他优秀诗作来看,传达那种变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种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之美,也确乎是其主要的诗意表达,如“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的对于日升新日的礼赞,“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动感和春天的欢呼,“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夜直》)中的那种静态美中的动态,以及“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的对于商鞅政治变法的赞美等,无不如是。
3、后来商鞅的变法进行地很成功,秦国因此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4、独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
5、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开始,历代均把平民编入政府户籍,称编户。
6、秦于商鞅变法时创立以军功分授的二十等爵制: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7、商鞅治国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
8、前往探望商鞅,纵论天下,指点秦国。纵论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9、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人民丰衣足食,国力增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善顺服,击败楚、魏的军队,取得千里土地,至今牢固统治。
10、秦则从商鞅变法以后?实行奖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公士?上造?簪?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11、……是以上设重刑而奸尽止”,商鞅说:“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都认为重刑具有强大的威慑功能,可以防止犯罪。
12、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杀。
13、从诚信的视角出发,关注商鞅变法中以法制建立起的诚信体系及其与法制之间的关系,可对商鞅变法的重新认识有所裨益。
14、商洛市位于陕西东南部,是历史上商鞅的封地。
15、居丧则兄弟犹侍乎亲也,若遂别立户籍,分异财产,均为不孝,故有杖一百、八十之罪。《?书?商鞅》:“乃若夫挽近之言新法者,以父子异财为宪典,是则法乎鞅之秕稗者也。
16、战国时商鞅“制辕田”,亦为国家在打破家长制大家庭后施行更大规模的分户授田。
18、准备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提高农民与将士的地位,遭到大夫甘龙与杜挚的反对,商鞅据理力争,认为甘龙的话是世俗之言,他们只能安于故俗,溺于所闻,居官守法。
19、秦在经济上的发达程度似不及魏?故商鞅变法后犹有爰田的残余。
20、本文试从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来论证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秦朝礼制发展的影响。摘要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对于秦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历来史家所重视。
22、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
23、秦自商鞅变法后,逐渐形成二十等爵制度,它们是: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24、是特管夷吾、商鞅之术,非圣世所宜行。
25、商鞅认为,农业是财富的主要源泉;农民是兵力的重要保证,所以农在王天下构想中起决定性作
26、商鞅法律思想中成熟的社会控制理论是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7、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商鞅
28、各国招贤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时期。
29、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季布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类似的故事和典故不胜枚举,基础教育是人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在迅速发达的市场经济熏陶下,一些社会恶习无形中流入校园,因此诚信教育迫在眉睫,并将长期贯彻之!
30、受田数额为:关内侯95顷(每顷100亩),大庶长90顷,驷车庶长88顷,大上造86顷,少上造84顷,右更82顷,中更80顷,左更78顷,右庶长76顷,左庶长74顷,五大夫25顷,公乘20顷,公大夫9顷,官大夫7顷,大夫5顷,不更4顷,簪袅3顷,上造2顷,公士1顷半(150亩),公卒、士伍、庶人都是1顷,作为罪犯贱民的司寇、隐官都是50亩。秦国爵制较特殊,商鞅曾分为20级,级高位尊,依次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相当于士)、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相当于大夫;五大夫以上有食邑)、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或称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相当于卿)、伦侯、?侯(相当于诸侯)。
31、这件事传开,老百姓才知道商鞅执法如山,说一不二。
32、《?书?商鞅》:“法家与刀笔吏,其优绌诚不可较哉!
33、商鞅变法对我国法制改革的启示
34、设置自秦国商鞅变法,以赏军功,共分二十级: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35、秦国爵制较特殊,商鞅曾分为20级,级高位尊,依次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相当于士)、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相当于大夫;五大夫以上有食邑)、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或称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相当于卿)、伦侯、?侯(相当于诸侯)。
36、谶又格言致谏。」安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37、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成就吧:有商鞅变法强国的举措,秦始皇才得以统一天下,有张良的奇谋妙策,刘邦才得以建立汉室;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刘备才得以蜀中称王……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称颂不已的贤臣名士才能兴国安邦,他们所做出的贡献也将被后世永久铭记。
38、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39、战国时期的商鞅,为了秦国的强盛,不避斧钺,厉行变法,奉行“苟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原则,变法的结果促进了秦的强大,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他本人却落了个身遭车裂的下场。
40、(爱才如命:商鞅、李斯、白起……天下之才皆为我用!
41、始言商鞅“好刑名法术之学”,为变法作了辅垫;继而“鞅欲变法”,导出革新与守旧的斗争;“卒定变法之令”,具体记载了新法的内容;“于是太子犯法”,刑黥太子师傅、以严法令;而终以“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
42、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
43、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云梦秦简)共两百零一枚简、律文一百零八条,为秦代商鞅所制定,商鞅变法时所做律令。
44、一心想着恢复祖先荣耀的孝公非常赏识商鞅的这套理论,他力排众议,下令封商鞅为左庶长,着手组织变法。
45、本文试从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来论证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秦朝礼制发展的影响。
46、《商君书》,旧题商鞅撰,今本共五卷二十六篇,其中有题无文者两篇,实仅存二十四篇。
47、我下意识地看向鸣冤鼓,只见商鞅在众目睽睽之下飞奔到鼓旁边,撩起鼓槌就打啊,边打还边跳,顿时声如雷震,震得所有人都捂住了耳朵,县令坐在堂上都快疯了。
48、它也同五四一样,现代派戏剧浪潮不久即又衰落下去,现实主义不但没有被西方现代派或者后现代戏剧所冲垮,相反,它又在同各种戏剧思潮的融会中,特别是将西方现代派戏剧的精华吸收过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剧目,如《狗儿爷涅??》、《黑色的石头》、《天边有一簇圣火》、《同船过渡》、《商鞅》、《天之骄子》等,有人把它们称为新现实主义。
49、霆鞭、霆杖,亦称电鞭、电杖,是执掌五刑之外常刑的主要惩罚刑法的官吏,最早由商鞅所置,后由秦朝宰相李斯定为秦刑丙等首刑之一,执行者称“霆吏”、“霆人”,其刑法称“霆刑”。
50、商鞅并不知道他的命运已经到了转折关头了。
51、商鞅就是受五马分尸之刑。
52、华夏祖先颛顼、造字圣人仓颉、乱世英雄吕不韦、兵家之祖吴起、一代名相商鞅等均诞生于此。
53、商鞅虽然是作法自毙,但不也表示他的大公无私吗?
54、关于商鞅变法主要从时代背景、土地立法及相关制度的建立方面进行了阐述,也简要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
55、商鞅的重刑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主张“刑主赏辅”、“刑不善而不赏善”、“轻罪重刑”,以达到“以刑去刑,以杀去杀”的目的。
56、直到出了那么一个人物,既有一个经营六世,中经商鞅变法图强,使天下财力“什居其六”的强国作为其大展拳脚的依托,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兼之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才使数百年间的滔滔苍生泪无尽英雄血有了一个了断,这个人就是秦王嬴政,后来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57、【示例】章炳麟《?书?商鞅》:“若夫张汤,则专以见知、腹诽之法震怖臣下,诛锄谏士,艾杀豪杰,以称天子专制之意。
58、韩非继承和发扬了商鞅重视“耕战”教育的政策。
59、故楚国那从不读书的刘、项,据商公子(商鞅的后代,待考)所云,正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两户。
60、秦国早期的母系氏族残余及其婚姻状况对其后世政治势力演变和商鞅变法都有较大的影响。
62、商鞅在变法中,等待时机,适时而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