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盛:míngshè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谓歌颂盛世。《平山冷燕》第一回:“天子又道:‘朕见太祖高皇帝每宴羣臣,必有诗歌鸣盛。’”2.著称。清曾国藩《江宁府学记》:“盖廪廪乎企嚮圣贤之域,岂仅人文彬蔚,鸣盛东南已哉!”★着称。
1、为师,王鸣盛主讲笠泽书院,与辩论古今,深推服之。记者:请盛主任谈谈为什么要制定这一《基本规范》?
2、第九回:“?鸣盛?迷着两只小眼睛,手里理着自己几茎鼠须。
3、后在北京鸣盛和、祥庆和搭班演戏。
4、兄鸣盛,入翰林,韶不制举业,独侍二亲,颜其室曰逸野。
5、他不肯放过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向李鸣盛先生又学习了一出《浔阳楼》。
6、于魁智见李鸣盛答应了给自己说戏的请求,心里不知怎样感激才好。
7、在王鸣盛搜集的各种史料中,约分两类:一类是文献记载,包括野史笔记、方志谱牒、诸子百家、诗文别集、佛道典籍等等;另一类是文物资料,包括钟鼎尊彝之款识、山林冢墓祠庙伽蓝碑碣断阙之文;他认为这两类材料可以互相检照、互相印证,并且实际运
8、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王鸣盛》:“与王侍郎兰泉先生、钱少詹大昕、吴内翰企晋……相唱和,文悫以为不下嘉靖七子。
9、以其中有关考史的优良方法与突出成就为切入点,总结王鸣盛对历史考据学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10、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冯梦龙,他编写《山歌》、《挂枝儿》山歌集,对民间文学中对情欲的大胆直露的张扬击节叹赏;其《情史》则以q隋"相标榜,"以情而教",大讲忠孝节烈。无不精通,当他初入京城时,在京著名学者纪昀、钱大昕、王鸣盛等人都为戴震学问的渊博而折服,“叩其学,听其言,观其书,莫不击节叹赏”,戴震的思想深度和学术水平无疑是中国十八世纪的高峰标志。
11、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六?以妇人为一世》:“惟武帝有大功,当比周文、武世室,而身又见存,遂以臧后充数,《南齐书?礼志》所说即此事,但萧子显措词缭曲,未易了耳。
12、清王鸣盛《蛾术编》卷五:“盖因诗辞隐跃不露,遂疑古序为凿空撰出耳。
14、谈到李鸣盛时,写道:“李鸣盛为李华亭氏之长公子,今年十四岁(实为十三岁)唱老生,艺兼谭马,聆其清唱者,靡不叫绝,许其为非池中物。
15、《说“美刺”——兼谈鲁、齐、韩、毛四家诗之异同》,载《南开学报》2002年第6期。”清王鸣盛《蛾术编?四家诗》:“《魏志?文帝纪》:黄初四年,鹈鹕鸟集灵芝池。
16、李鸣盛从小养成了知难而进的性格,他想到既搞现代戏就不能受传统行当的束缚,行当应该为塑造人物服务。
17、王鸣盛在《叙任子田诗初集》中赞扬说:“其乐府幽深杳冥,五古曲折微至,而一种淡风远响,又入韦柳之室,是真卓然名家者矣。
18、所以,清代学者王鸣盛称《唐律疏议》为“稀世之宝”。
19、甚至清代干嘉时期一些考据学家?也还有信从此说的?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坫《新注地理志》等。
20、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二十二?杜佑作通典》:“然多记言,罕存法制,愚管窥测,莫达高深,辄肆荒虚,诚为亿度。
21、更吹一声振我青白祖,大鸣盛世,载赓阜财解愠南风琴。
22、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二吴》:“吴郡、吴兴皆有‘吴’字,自当为‘二吴’。
23、诗文得外舅(岳父)王鸣盛指授,尤精篆刻。
24、王鸣盛说:“经以明道,而求道者不必空执义理以言之也,但当正文字,辨音读,释训诂,通传注,则义理自见,而道在其中矣。
25、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六?程异复用》:“异之湔雪尚速,而柳竟死贬所,刘亦久乃牵复,又见才士之多命蹇也。
26、’”王鸣盛《蛾术编》:“董贤以男宠进,而以比叔文,可谓拟不于伦,亦太不为顺宗也。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