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神

爱造句 2年前 (2022-11-15) 词语造句 259 0

存神:cúnshé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存养精神,保全精神。汉扬雄《法言·问神》:“圣人存神索至,成天下之大顺,致天下之大利。”宋咸注:“存其精神,探幽索微。”汉冯衍《显志赋》:“陂山谷而閒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宋程大昌《考古编·庄子一》:“其游也,与圣人过化之过同也;其不游也,与圣人存神之存同也。”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圣人之存神,本合乎至一太虚。”2.留神,留心。《镜花缘》第五四回:“好在此书红光上彻霄汉,若要探其落在何人之手,咱妹子自当存神。”★存养精神。《西游记.第二六回》:「我们还要养精、链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留意。《镜花缘.第五四回》:「好在此书红光上彻霄汉,若要探其落在何人之手,咱妹子自当存神。」

1、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

2、存神于丹田,所以温命门也。

3、现存神道碑、石牌楼、望柱、翁仲、生兽造等,依次排列两端。

4、【出处】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沈家琪对他说,如果想让自己高兴就马上把穆清远开除了。

5、为火侯,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

6、’其存神之意,适与心无宗大相迳庭。

7、此外,还有食气辟谷、胎息养形、守静存神、存思致神等仙道方术,以及尸解和白日升天两种成仙形式。

8、存神法起于汉代,而盛于东晋南北朝时期。

9、《真诀》曰:此法合道,有如常说存想之理,又如禅僧入定之时,当择福地置室,跪礼焚香,正坐盘膝,散发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闭目,午时前微微升身,起火炼?,午时后微微敛身,聚火炼丹,不拘昼夜,神清气合,自然喜悦。

10、夫胎息者;须存神定意,抱守三关者精、气、神也。

11、树洞岩穴籍以闭关修炼,返朴归真,存神养一。

12、释义: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

13、这样,‘其过化存神,成就斯郡者岂浅鲜哉’!

14、而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

15、其中《三圣训经》是崇拜关圣帝君、文昌帝君、孚佑帝君的道经,《过化存神》是有关关圣帝君的《觉世真经》、《救劫文》、《灵验记》的合编本。

16、先存神,运祖气归肝宫,九周,令木气盛,运行至绛宫,生心火,三周,令火旺盛。

17、据《海东传道录》记载,钟离权向留唐的崔承佑、金可纪、僧慈惠传授道法,所授经书有《青华秘文》、《灵宝毕法》、《人头五岳诀》、《金浩》、《内观玉文宝?》、《天遁炼魔法》、《参同契》、《黄庭经》、《龙虎经》、《清净心印经》,说明这些道经当时已传入朝鲜后朝鲜王朝太宗十七年(1427年),得明成祖赠送《善阴骘书》六百部,如《玉皇宝训》、《注生延嗣妙应真经》、《敬信录》、《感应篇图说》、《三圣训经》、《过化存神》、《功过格纂要》,就是当时刊行的主要善书。

18、神经组织受肿瘤压迫常常同时并存神经受侵蚀。

19、存神完毕,还可以又存想两目中有白气,如鸡蛋眼前,须臾变成两个明镜,九寸大小,前后照耀我的一体并二十四神,洞鉴分明

20、元,后有幽阙前命门,是存神养?之所,又叫丹田。

21、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

22、存神以固精为本。

23、现存神道碑1方.长约2米,宽约1米,厚15厘米。

24、炼剑莫先于炼气,炼气要首在于存神。

25、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

26、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圣人存神索至。

27、过去,有专人捡拾字纸,积存一定数量后,再择良辰吉日放入“惜字宫”内焚烧,过化存神,收集了烧尽的灰烬再洒入河中,随流水而下,这个过程称之为“敬惜字纸”。

28、食气,保精存神,名曰上士,与天同年。

29、Yakshinis(并且叫yaksinis或yaksis)是仁慈神话生存神话。

30、现在万安陵尚存神道石刻一对,造型奇特,均雄性。

31、最後有单独成篇的《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著作

32、它还阐述静功内养及保健之法,其要旨为:乐和阴阳、守柔不争、安贫无忧、慎用饮食、勿犯风寒、清静存神和内视守一

33、散发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闭目,午时前微微升身,起火炼气,午时后微微敛身,聚火炼丹,不拘昼夜,神清气合,自然喜悦。

34、主张简化修行力法,贬斥房中术,以存神为主。

35、符派也有练存神法的,但不如练凝神法的多。

36、因慕此山乃欧冶子铸剑之所,朱于仗履存神之地,故名“续贤庵”,俗称中庵,并勒石为记。民国六年(公元一九一五年),在当地人杨富先和隔宝山朱于客的倡导下,捐款捐物,培修佛身。

37、《摄生三要》中强调,养生要聚精、养气,存神。

38、杏林祖师日:“炼气徒施力,存神枉

39、前功娴熟,然后体认存神入?穴功夫。

40、至于生威之道,在于存神。

41、白玉蟾云:“吾曾遇师真口诀,只要存神入气穴。

42、雄伟壮观;湖西岸的中华墨子苑不久将对外开放,鲁阳公挥戈返日处的遗址遗存神秘动人;气势宏伟的拦河大坝,绚丽多姿的平湖晚霞,令人叹为观止

43、存神一词,首见于《太平经》。

44、凡持诵之士,必当斋戒身心;洗心涤虑,存神软诵。

45、凡于二更尽、三更初当洗漱,定神入室,烧香盘膝而坐,闭目存神,候息出入调匀,以舌先倒卷定舌根两窍闭息。又置小方座,前陈经案,次设香盘,四隅立金频伽,蹬道阑槛,无不悉具,盛陈锦绣檐褥,精巧奇绝,冠于一时。

46、认为文字极具灵性,是很神圣的,即使是废弃的字纸,也不能轻慢,必须在字库塔中焚烧“过化存神”。

47、一百五修道者,先守静以制动,复存神以安心,再虚心以炼神,互相为用,则藏府气血之循环,可以缓和而得养,免致外强中乾,急促失调浮躁不宁之弊,自可长生。

48、又、无色界有四层天,入四空定,已无形相,只存神识。

49、现存神道上有一组石灰岩立体雕塑位于神道两边

image.png

50、参见“过化存神”。

51、《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存神养气,可以不死。

5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53、佟幸得保终性命,存神养和。

54、但经过数年,真人未有过失,内心佩服,于是拜真人为师,行恃左右,真人乃辟八卦以“王”为其名;并上奏天庭,录为雷部二十四神中能兴云助雨之神,并职司教训做坏事之人,因而成了道家护法监坛之神。在《抱朴子内篇》中也描述了“一”在三丹田的服色、形长和居处,并著录关于存神的道书多种,其中《二十四生经》大概就是上清派所传《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和灵宝派所传《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的蓝本。

55、讲的就是存神、冥想

56、强精强调寡欲、节劳、息怒、戒酒、慎味等;养气提倡从调息起手,并介绍了胎息、胎食之法;存神则介绍了意守各窍之效应,及佛教修禅之法。

57、道号存神,湖南桃源人。

58、分三次咽下,令人胃存神受。

59、又反对世间“伪伎”指形名道,存神守一之术。

60、道教吸收道家老子的哲学观和宇宙观,成为中国文化中最根本的哲学思想;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历朝初期的主要治国纲领;道教中的清静寡欲和返朴归真的思想,成为历朝历代无数士大夫和文人志士的精神归宿;道教中的神仙信仰和纷杂的神仙体系,对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自然主义审美观的形成影响尤深;道教中民俗神崇拜活动与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水乳交融;道教中的行气、存神、导引、内丹、房中等养生方术是中国医学和人体科学中最精华的部分……总之,道教文化已经深入中国文化中的方方面面。

61、凡采战,先须端坐,凝神定气,因鼻引清气,口内呵出浊气一口,又次叩齿,以舌搅华池,咽津用最上导引法,然后搂玉鼎,徐徐进步,候其情动,摇取彼右手,抱紧,咂住其舌,取他津液一口,仍吸其气咽下,存神定气,缓缓入炉。鹤之神在静,故练习时须凝神定气,舒臂运气,所谓神闲志暇,心手相忘,独立华表,壁悬千仞,学者暝心孤往,久练精熟时自能于言外得之非仓促所能领悟也(缓急适中精在于足,神智在静,舒臂运气心闲志暇,心手相忘独立华表,壁悬千仞学者暝心精练)。

62、上清派以存神服气为修行方法,辅以育经、修功德。

63、靠着对魔法的博学,猫人秘密的保存神秘的知识。

64、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

65、日常点燃和保存神火要经过繁复的仪式。

66、修道者,先守静以制动,复存神以安心,再虚心以炼神,互相为用,则藏府气血之循环,可以缓和而得养,免致外强中乾,急促失调浮躁不宁之弊,自可长生。

67、安心气海,存神丹田。”参见“过化存神”。

68、后来他大病不愈,又遇野云老人告诉他:“人生自有长生药”,“存神养气即存心养性”,此后他系统研究道教养生理论,对《性命圭旨》详作眉批,但此时他仍以懦学传人自居,当代学者称刘沅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宗教家”,“他倡导虚无清静,存心养性,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与道家的内丹术融为一炉,追求纯一境界,即大家。

69、存神既不等同于一般存思,也毕竟不同于内丹。

70、存想,又称存思、存神。

71、三要者,即聚精、养气、存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