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神:yíng shé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旧时迎接神灵来降,以祈多福免灾的活动。迎神时,多配有鼓乐歌辞。《汉书·礼乐志》:“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 唐 皇甫冉 《送李使君赴邵州》诗:“城池春足雨,风俗夜迎神。”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词:“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邨社迎神鼓。” 鲁迅 《花边文学·迎神和咬人》:“迎神,农民们的本意是在救死的--但可惜是迷信。”★迎接神只。《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
1、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
2、农夫心内如汤煮,求雨迎神白粮糕。
3、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4、下马捧椒浆,迎神白玉堂。
5、人们在香火之余,尽情赏月谈天,不知不觉到了午夜,有个人忽然听到河西山坡外笙乐齐鸣,细听犹如迎神诵经。
6、演变至今的以假面、假形舞乐同庆共祭的盛会,依然表现了浓厚的迎神祈福的宗教色彩。
7、宋代民间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之一。
8、花样有“慢走马”、“快走马”、“左转马”、“右转马”等;打场子表演时,有“四门斗”、“回马枪”、“珍珠单桊”、“鲤鱼大翻身”等等。五、武术和杂耍:迎神队伍中的武术表演有春秋大刀、七尺长矛、火流球、连枷、三截棍等各种形式,主要
9、如果说春祀傩仪尚带有古傩驱鬼逐疫意义的话,在民间迎神赛会中出现的傩,则纯粹是一种娱乐了。
10、唐包佶《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右,诚达幽圜。
11、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的人们也是一样,他们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而决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更不会把一千多年前的元魏入侵者和当前金人的入侵联系起来。
12、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戏,在一些地区,所演多属河南梆子。
13、下面再谈谈车桥每年举行的元宵灯节、迎神赛会、盂兰会等民间风俗趣事。
14、清代有一位叫郑桂东的诗人这样写道:“送余乌饭乐宽闲,演戏迎神遍市圜;妙舞清歌人不醉,乡风贪看乱弹班。
15、用酒灌地迎神,不献牲,有俘虏长得高大,要用作人牲。
16、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17、旧时迎神赛会,常以此节目开道。
18、迎神赛会以集队迎神保佑为内容。
19、天刚吐白,执事人把胡公、太子公神像从上皇殿、太子殿接到佛堂门口,举行隆重迎神仪式,以恭送神祗升殿,祈祷五谷丰登,雨顺风调。
20、《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孙??追?父和曰文皇帝,改葬明陵……以灵舆法驾,东迎神於明陵。
21、儿童社:迎神赛时儿童扮演的游戏。
22、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
23、称"玛勒乌克",又称迎神祭。
24、由钟磐古乐(荆楚雄风)、祭祀乐舞(迎神)、乐歌(桔颂)、武舞(出征)、祭歌(国殇)、巴人舞(山猎)、八音合鸣(鸣虎、排箫、吹埙、编磐、古乐合奏)、农事组舞(采桑、耕耘)、房中乐(关睢、越人歌、慷慨歌)、大飨礼(楚宫宴乐)组成。
26、旧时岁暮或立春日迎神赛会,驱逐疫鬼。
28、在祭典的第一天,是为迎神。
29、清代,迎神接福之风盛行于官中。
30、虽然明抄本《迎神赛社礼节传薄四十宫调》和清抄《堂乐星图》都没有琴戏的记载,民国抄本《迎神赛社礼节文苑》有“请戏”二字还不是正文,墨迹不同,可是从王双云弟兄献出的咸丰八年抄录的队戏在剧本就有琴戏《捡柴》的全本和《送寒衣》、《送带》、《戏牡丹》、《招夫牌》的角单;乐户老人的介绍,绝不是从上党梆子中学习来的;况且在《迎神赛社礼节传薄四十宫调》所载的“恭盏队戏”中,《山伯访友》、《访友》、《周氏辱齐》、《送米》、《三元捷报》、《班超投笔》等剧目前,都有一个“戏字,这是否就表明是”琴戏“,为了和队戏相区别,而特意加上去的呢?
31、《岁时杂记》说:“诸经说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为多,……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陶淑礼更进一步分析说,春社、秋社、清明、建庙迎神、神佛生日等有苍溪坛班就有苍溪灯班。
32、祭孔礼仪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六部分。
33、耍故事据说起源于元代,清道光年间十分兴盛,耍故事队伍每年除迎喜神外,还要给当地商铺、村中长者去拜年,还有迎神赛会,求神灵保佑、免灾除难的意思,其演出中带着祈愿村民日月新盛,光景美好之意,耍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乡民的精神图腾。
34、雁溪村舞龙表演和迎神节。
35、原为新春迎神会,也迎城隍祖师神。
36、传说阴历三月十八日是这对姊妹的生日,每年到了这一天,两县附近十村九社的群众,都要大张旗鼙地迎神赛社,除了唱对台戏,还要执事锣鼓迎送,特别是把很多骡马身上披红扎彩,戴铃结缨,銮辔齐全,打扮得花团锦簇,由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紧挽笼头,在高高的献台地跑上跑下,在紧拐弯的山门里跑进跑出,兴高采烈达于极点。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