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规:zhēn gu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劝戒规谏。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过在於不纳卿士之箴规,不受民氓之謡言。”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图象古昔,以当箴规。” 晋 陶潜 《咏三良》:“箴规嚮已从,计议初无亏。”《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宝釵 初时不知何故,也用话箴规。”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如果嘲笑 欧 化式白话的人,除嘲笑之外,再去试一试绍介外国的精密的论著,又不随意改变,删削,我想,他一定还能给我们更好的箴规。”★ 箴规是「主体在行动时所依据的原则」。因此一个箴规是一种如下形式的条件命题:「如一个人置身于一个可描述为E的事件中,那麽他要以可描述为B的方式来作为」。换言之,一个箴规包含一个描述性的前述词和一个规约性的后项结果。例如一个箴规中的描述性前述词可能是「如果一个年轻人坐在拥挤不堪的公车上,发现正有一位老妇人站着」,而其规约的结果可能是:(1)「他要离开座位」; (2)「他要离开座位,请这位老妇人坐下,并保护这位置不让别人抢先坐下」。康德(Imm. Kant, 1724~1804)主张每个行动有、且仅只有一个箴规,且当一个人依据箴规行动时,可能发现很难将该箴规加以系统地描述。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可能遵从许多规则;但一个箴规是一个人接受并谨慎地在行动中遵从的规则。 一个行为者的箴规犹如自我强加的规则,指出个人在某种情境中为达某种目的所做的事。因而,箴规可能是道德上正确的、错误的或可有可无的。一行动的道德价值并不在于其所期待的行为结果,而是行为者本身的动机或意向。康德认为如果要能判断一项行动是否为道德上正确的,就必须知道「决定该项行动所依据的箴规」。他进而主张一个箴规的道德性必须透过一个「形式的」原则来加以判断。正如逻辑的形式原则可测试论证的有效性或逻辑的正确性,康德认为存在道德性的形式原则,本身不是一个箴规,但可用来测试箴规的道德正确性。康德曾列出这个形式原则的一些公式:如最为人熟悉传诵的「你必须依据箴规行事,而此箴规同时可成为普遍的定律」。上述原则又称为无上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或至上的道德原则,由此所导出的其他形式原则也可作为道德正确性的测试。例如,历史上与政治上最具影响力的道德律:「你必须如此去做,对待人类,包括你本身和所有其他人,绝不视为工具而已,而总是平等地当作目的」。藉康德的道德学说,可对箴规的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虽然不一定完全接受其说。例如,在有些情境中,不仅是一个箴规可以普遍化;有些情境甚至没有任何箴规可以普遍化;而有些情境则可能因对于相互冲突的利益之衡量,而蔑视任何箴规。 道德行动是在个人倾向彼此之间紧张或冲突的情境中产生,由于人类并非完美的理性存有,所以有时行动的倾向与理性或责任所要求的相反。箴规组合的多样性可能导致不同箴规组合之间的冲突。例如,一位教师在专业和礼貌两种条件下是否抗拒上级不当的作法。解决这类冲突的较为普遍也较为有效的方式是采取阶级次序的安排,如将专业要求排在礼貌行为之上先求符合专业条件,礼貌居次。这种次序的安排,必须从特别慎思观点出发,透过评价推理的形式结构来决定或加以修正。--作者:李奉儒 ★规劝。唐.孟郊〈劝友〉诗:「人生静躁殊,莫厌相箴规。」《红楼梦.第一九回》:「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
1、胡应麟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小说家一类又自分数种:一曰志怪,《搜神》、《述异》、《宣室》、《酉阳》之类是也;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莺》、《霍玉》之类是也;一曰杂录,《世说》、《语林》、《琐言》、《因话》之类是也;一曰丛谈,《容斋》、《梦溪》、《东谷》、《道山》之类是也;一曰辨订,《鼠璞》、《鸡肋》、《资暇》、《辨疑》之类是也;一曰箴规,《家训》、《世苑》、《劝善》、《省心》之类是也。
2、且夫寒谷丰黍,吹律暖之也;昏情爽曙,箴规显之也。
3、这些箴规中最基本的规则就是行善避恶。
4、懿范尚留于闺阃,昌言有助于箴规。
5、他的家乡,地下城市魔索布莱城,是一个粗暴的地方,而且他的家族通过坚守城市的金箴规则:“不留活口”而取得了它的权力位置。
6、南面书有“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7、作亲伪之箴规,为人天之眼目,然后高提宗印,大播真风;征引先代是非,鞭挞未了公案。
8、凡陪祀、陪宴进诗皆寓箴规,不为容悦,而议论每切中时务,又为论者听改”。
9、晋陶潜《咏三良》:“箴规向已从,计议初无亏。”郑笺:“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针虎。
10、钱学森的名字来历,据钱永刚说,“学”是辈份,钱家依“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所以儿子这一辈属于“永”字辈。
11、两宋以后,《戒石铭》遍布全国各州县流传日广,成为名言警句,官场箴规。
12、情爽曙,箴规显之也。
13、出处:唐?韩愈《答冯宿书》:“朋友道缺绝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
14、清肃峻门墙,箴规日谨守。
15、著有《子史辑要》、《春秋左传要略》、《经解集证》、《论世知人辑略》、《四书发蒙》、《四书五经会通》、《童蒙益智》、《谷诒集编》、《警省箴规》、《真意斋诗草》、及《同声集》等,未付梓。
16、在欢乐和欢笑的后面,或许还有粗暴、生硬和无感觉的东西,但在悲哀之后始终是只有悲哀。痛苦与欢乐不同,它不戴面具。王尔德1他的家乡,地下城市魔索布莱,是一个粗暴的地方,而且他的家族通过坚守城市的金箴规则:“不留活口”而取得了它的权力位置。
17、兴宗职管九流,铨衡所寄,每至上朝,辄与令录以下,陈欲登贤进士之意,又箴规得失,博论朝政。
18、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结交朋友要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19、【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20、七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21、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22、圣王乐闻其阙,故有箴规之道;忠臣原竭其节,故有匪躬之义也。
23、五代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雄方垂朴略,后辈仰箴规。
24、时翠锦已由皇帝作伐,许配国舅陈从德,囿于礼教而未敢违越箴规。
25、内分六部,即:典座教训、辨道法、赴粥饭法(食事作法)、吉祥山永平寺众寮箴规、对大己五夏?梨法、日本国越前永平寺知事清规等。
26、四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27、林钟英曾给后代留下了家训、箴规,死后薄葬,是鳌寒村传奇人物。
28、交友投分(jiāoyǒutóufēn),切磨箴规(qiēmózhēnguī)。
29、典谟对风雅,赞语对箴规。
30、钱永刚告诉,由于钱家支脉较多,故曾有家规,从第30代孙起启用家谱———“继承家学,永守箴规”,而这八字箴言也因此成为钱学森一家的家训。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