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虫:zhéchóng 基本解释:[dormantinsect]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详细解释:藏在泥土中过冬的虫豸。《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冬风解冻,蛰虫始振。”《吕氏春秋·音律》:“南吕之月,蛰虫入穴。”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同冰鱼之不絶,似蛰虫之犹苏。”闻一多《可怕的冷静》:“像冬眠的蛰虫一般,只在半死状态中静候着第二个春天的来临。”★◎蛰虫zhéchóng[dormantinsect]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藏伏土中冬眠的虫类。《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庄子.天运》:「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
2、1996年又在《金匮要略》大黄蛰虫丸治疗干血痨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应用虫类药物治疗高粘血证的设想,主持了沈阳市科委《中药康脉降粘片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科研项目。诸如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骨异增生、中风后遗症、风心病、冠心病、各种肝炎、糖尿病、肝硬化、署热症、不孕症、崩漏、结石症、脉管炎、风湿病、肺癌、干血痨、胸腔积液等。
3、例如《月令》说:“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4、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6、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7、?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8、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9、所谓蛰藏,正像蛰虫冬藏于地下,不食不动,似死非死。
10、按今世有十月、十一月耕者,非直逆天道,害蛰虫,地亦无膏润,收必薄少也。
11、「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
12、转徙木石,废功害农;地藏开发,蛰虫伤露。
13、在这股无边无际的压力面前,就连达到化龙境的山滇都感觉自己渺小的如同是一个蛰虫,丝毫没有反抗的力量。
14、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
16、要弄清这件事,还须先“獭祭”一番,我见到的最早记载这件事的典籍是《礼记?月令》,其上说:“〈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17、《东周列国志》第四三回:“阴极生阳,蛰虫开张。
18、十三月阳气已至,蛰虫皆震,夏以为春。
19、大雪再蔼蔼不化也挡不住万物复苏的脚步,我这只冬眠的蛰虫,迟早会脱胎换骨成你们仰望不及的存在。
20、春风起兮萧条,蛰虫出兮悲鸣。
21、唐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诗:“缃缥两行字,蛰虫蠹秋芸。
22、措措以一物置其门槛上,视之,状如蛰虫,蠖屈不伸;少顷,蠕蠕自动,旋即能飞,忽不见。
23、天地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翮奋,角?生,蛰虫昭稣,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而卵生者不?,则乐之道归焉耳。
24、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25、《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鸿雁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