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卜:zhēnb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占卜,卜问。《左传·哀公十七年》:“衞侯贞卜。”唐柳宗元《乞巧文》:“今闻天孙不乐其独得,贞卜於玄龟。”姚华《论文后编·源流》:“书契既兴,文字觕成,吉金贞卜,始见殷商。”
1、在近代出土的许多武丁时期的甲骨契刻卜辞上,都有他的贞卜纪录以及签名,这些甲骨文被史学家和文字学家称为“宾组卦辞”。
2、从最近收集的近百年出土的甲骨文考古资料中,发现殷商晚期武丁时期有一重要贞卜史官,名姓为“宾”。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
3、1962年??经戴密微推荐,饶宗颐以1959年出版的甲骨学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获得汉学儒莲奖,成为继洪煨莲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4、《左传?哀公十七年》:“?侯贞卜。
5、在出土的许多武丁时期的甲骨契刻卜辞上,都有他的贞卜纪录以及签名。
6、该书分日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十篇。
7、因商代甲骨文不见于古代史书记载,所以学者命名不一,有龟卜文、契文、殷契、甲骨刻字、殷墟文字、贞卜文、殷墟卜辞等各种名称。
8、在甲骨文中,除了有“王省土方”、“伐土方”、“征土方”等多处战争记录外,同时还有“贞卜土方贝与不贝”的记述,也就是关于殷商与土方之间进行实物交易的记载。
9、晚年常以铜器铭、贞卜文字体为边款,别具风格。
10、再往前推,商周嬗易之际,商人知识份子有所反省,我在拙作《西周史》中,曾提出商末卜辞中有两个贞卜系统,一个是理性的传统,将祭祀排列为整齐的周期,祭祀成为例行的礼节,不再顾及被祭先祖的意义。罗振玉是学者中最早打听到真实出土地点的人?宣统二年(1910)?罗振玉作《殷商贞卜文字考》?考定甲骨出土之地是殷都故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遗物?把甲骨文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他当时认为殷墟只是“武乙之墟”则是错误的)。
11、自幼喜爱书画,初从颜、柳入手多临《多宝塔碑》《玄秘塔碑》等,后攻汉隶,取法《石门颂》《张迁碑》等碑刻,亦涉贞卜、金文,近年浸淫六朝碑刻,得力于《石门铭》《郑文公碑》《瘗鹤铭》。
12、此次征伐,争和壳分别于前后两天贞卜,验辞都记载果然取得了胜利。
13、他在1959年出版的甲骨文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中提出考史与研经合为一辙的主张,认为“史”是事实的原本,“经”是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由“史”到“经”就是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14、经过研究,目前,甲骨学者全都认为(严一萍已去世),虽然这条卜辞缺乏纪日天干,但依据与之对贞卜辞的前辞干支,可证董作宾拟补的"甲午"是完全合理、无可置疑的。
15、唐柳宗元《乞巧文》:“今闻天孙不乐其独得,贞卜於玄龟。
16、在他的著作里?最重要的是在《殷商贞卜文字考》的基础上写成的《殷虚书契考释》(1915)。
17、罗振玉把他历年收藏的汇编为《殷虚书契》前后编印出,并作《殷商贞卜文字考》和《殷虚书契考释》,王国维作《戬寿堂殷虚文字考释》,又根据卜辞考证商代的先公先王,成就独多。
18、至于为什么壳贞的卜辞验证所记为"甲子允",这很可能是为迎合附会争贞卜辞所记载的"王占曰于来甲子",以此显示武丁根据占卜所做的判断准确、灵验。
19、宜侯矢铜簋中记载,四月丁未这天,周康王察看了武王、成王伐商和东方之图,又有宜这个地方进行了贞卜祭祀,而后对原来的虞侯命令说,立即改封虞侯到宜地为宜侯,赏赐给礼器、土地和人口,宜侯矢感谢王的恩典,称颂王之功德,因而作此宝器以纪念其父虞公。
20、先后于1910年在《殷商贞卜文字考》中释出单字近三百个,于1915年在《殷虚书契考释》中释出单字近五百个,其中多得到学界认可。
21、到1910年,罗振玉作《殷商贞卜文字考》,即已指出甲骨文“可正史家之违失,考小学之源流,求古代之卜法”,将考订历史放在第一位了。
22、纵横经史子集,兼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近东古史,精通诗词、书画、古乐,通晓梵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六种外语,已出版专著60余种,发表论文400余篇,长期引领国际汉学研究的潮流,因所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荣获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
23、等身,已出版的各类专著逾七十部,发表论文四百馀篇,其中代表著作包括《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老子想尔注校证》、《词籍考》、《新加坡古事记)等。
24、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二》:“三十年前在河南安阳县有龟甲骨板上锲刻着的贞卜文字出现。
25、潘岳认为,全部甲骨文字都是卜辞,是殷商贞卜文化的信息载体,是按照阴阳相合的规律造出来的。
26、因为左上腹甲"己囗卜囗贞勿酒登"与右上腹甲"囗丑卜宾贞翌乙囗酒黍登于祖乙"两辞是对贞卜辞,可以互相补足。
27、据专家学者考证,“宾”为当时“宾氏族”的首领,入为商朝君主武丁服务,任重要贞卜人的职务,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史官,当时宾氏族有封地名“宾”,首领也曾封有爵位称“子宾”。
28、据专家学者考证,“宾”为当时“宾氏族”的首领,入为商朝君主武丁服务,任重要贞卜人的职务,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史官。
29、最初它的名称并不统一,有的叫它龟版文、龟骨文、契文、甲骨刻辞、龟甲兽骨文字,有的叫它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文字等等。
30、贞,古指贞卜问卦之意。
31、姚华《论文后编?源流》:“书契既兴,文字?成,吉金贞卜,始见殷商。
32、学者们分析考查了这些例句贞卜的事项,得出的结论却不完全相同。
33、古时认为:龟能知吉凶,鉴别妍丑,故古人以龟贞卜吉凶,以镜明察秋毫。
34、癸酉这一天占卜,从正反两方面对贞卜问,如果真的是发生了日食或月食,是吉利还是不吉。
35、1959年??出版《九龙与宋季史料》、《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36、1910年在《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的序言中,提出安阳小屯一带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乙废都的着法。
37、平生研究贞卜文字,造诣极精。
38、再者,甲寅日贞卜次日乙卯是否天晴(易日、出太阳),不记乙卯,而书第三日丙辰与易日无关的征验结果,也很令人费解。
39、此属另外一次贞卜的记录,文义上不过可强为贯通。
40、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41、它一般包括叙辞(为贞卜日期和贞人名)、命辞(所问之事)、占辞(为商王亲自视兆占问吉凶)、验辞(刻记占卜结果)等项,故又称甲骨文为卜辞。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