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wūyèt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名。《旧唐书·音乐志二》:“《乌夜啼》,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义康於豫章。义庆时为江州,至镇,相见而哭,为帝所怪,徵还宅,大惧。妓妾夜闻乌啼声,扣斋閤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南兗州刺史,作此歌……今所传歌似非义庆本旨。”又为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2.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乌夜啼引》引唐李勉《琴说》:“《乌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繫狱,有二乌止於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唐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诗:“君弹《乌夜啼》,我传乐府解古题。良人在狱妻在闺,官家欲赦乌报妻。”后世所见《乌夜啼》,内容多为男女恋情。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为唱当时《乌夜啼》,青衫泪满江南客。”3.唐教坊曲名,南唐后主李煜用为词牌名。宋人欧阳修、赵令畤等多用之。见《词谱》卷六。4.曲牌名。属南吕宫,南北曲均有,北曲较多用,字数与词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鹤鸣》曲牌之后。南曲字数与有的词牌如别名为《圣无忧》的词牌前半段相同,作为引子。
1、词(楼上萦帘弱絮)当是“乌夜啼”而非“相见欢”之别名。
2、乌夜啼,唐教坊曲名。
3、其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
4、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所弹奏的流水、醉渔唱晚、忆故人、平沙落雁、乌夜啼等在业界已小有盛誉。
6、《乌夜啼》词:“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
7、西曲歌”中的重要歌词,有《三洲歌》、《石城乐》、《孟珠》、《估客乐》、《乌夜啼》、《莫愁乐》、《襄阳乐》等,大都是描写女子的别情。
8、或言是《乌夜啼》二篇,未知孰是,故两录之。
9、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10、《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11、《赋得乌夜啼》诗:“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
13、有《石城乐》,《乌夜啼》等三十四曲,原为民歌,后被贵族。
14、元宋无《乌夜啼》诗:“露华洗天天堕水,烛光烧云半空紫。
15、上句“乌夜啼”与此句“雀欲栖”:均暗示执法官门庭冷落。
16、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17、《乌夜啼》一名《相见欢》。
18、作词《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春云深宿虚坛。
19、南吕:金字经(又名:阅金经、西番经).贺新郎.斗虾蟆.牧羊关.红芍药.哭皇天.乌夜啼.满江红.十样锦.步蟾宫.渔灯儿.锦渔灯.锦上花.锦中拍.锦后拍.恁麻郎.金钱花.粉孩儿.会河阳.摊破地锦花.越恁好.刘泼帽.朝天懒.秋夜月.东瓯令.金莲子.玄鹤鸣。
20、软舞中以《绿腰》《凉州》《春莺啭》、《乌夜啼》为代表。同时也说明,在高水平的乐舞表演中,软舞仍占有相应的位置。
21、《听?及之弹乌夜啼引》:“后人写出乌啼引,吴调哀弦声楚楚。
22、软舞中以《绿腰》《凉州》《春莺啭》、《乌夜啼》为代表。
23、钻石红冰糖是唯一的配料,请细细品味它与咖啡结合的美味。”明洪瀛《乌夜啼》诗:“迭迭银鞍横向刃,层层铁铠裹红冰。
24、城东早春、独不见、相和歌辞?乌夜啼、相和歌辞?大堤曲、琴曲歌辞?别鹤、杂曲歌辞?独不见、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题赵孟庄、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夏日、送李虞仲秀才、和卢谏议、奉酬窦郎中早入、野园献果呈员外、杨花落、月宫词、赠从弟茂卿、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胡姬词、春日有赠、襄阳乐、关山月、长城闻笛、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送殷员外使北蕃、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秋日题陈、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同赵校书题普救寺、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上人院、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题表丈三大夫书斋、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与李文仲秀才同赋泛酒花诗、登宁州城楼、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供奉定法师归安南、池上竹、长安春游、早朝、赠张将军、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送人过卫州、寄中书同年舍人、酬于驸马二首、将归东都寄令狐舍人、寄江州白司马、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酬卢员外、古意赠王常侍、送裴中丞出使、送绛州卢使君、赠李傅、上裴中丞、和人与人分惠赐冰、观打球有作、早春即事呈刘员外、送司徒童子、寄昭应王丞、酬崔博士、酬裴舍人见寄、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赠史开封、奉寄通州元九侍御、赠浑钜中允、重送胡大夫赴振武、送陈判官罢举赴江外、奉和裴相公、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张郎中段员外初直翰林报寄长句、奉酬端公春雪见寄、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元日观朝、题贾巡官林亭、和元员外题升平里新斋、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邵州陪王郎中宴、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寄赠田仓曹湾、上刘侍中、赠侯侍御、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赠邻家老将、和吕舍人、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和郑相公寻宣上人不遇、题范阳金台驿、寄薛侍御、折杨柳、雪中听筝、卢龙塞行送韦掌记二首、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僧院听琴、和武相公春晓闻莺、唐昌观玉蕊花、山中主人、太原赠李属侍御、崔娘诗、秋日登亭赠薛侍御、石水词二首、答振武李逢吉判官、宫燕词、赠崔驸马、听李凭弹箜篌二首、临水看花、观妓人入道二首、方城驿逢孟侍御、题清凉寺、酬令狐舍人、和令狐郎中、送太和公主和蕃、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失题、春日题龙门香山寺、寄申州卢拱使君、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送李舍人归兰陵里、同太常尉迟博士阙下待漏、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元日呈李逢吉舍人、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句、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赠陈判官求子花诗(魏府出此物)。
25、《乌夜啼?金鸭余香尚暖》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26、一曲《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27、《唐书?乐志》:“《乌夜啼》者,宋临川王义庆所造也。
28、《乌夜啼》曰:“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29、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30、遭乱城头乌夜啼,四十年来事堪忆。
31、《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尽头。
32、镜里绿云鬓,城中乌夜啼。
33、《神游六合》、《长清》、《短清》、《白雪》、《鹤鸣九皋》、《猗兰》、《列子御风》、《山居吟》、《樵歌》、《雉朝飞》、《乌夜啼》、《龙朔操》、《大胡笳》、《潇湘水云》、《离骚》、《神化引》、《庄周梦蝶》、《秋鸿》等本,均属历史悠久的古代作品。
34、明洪瀛《乌夜啼》诗:“迭迭银鞍横向刃,层层铁铠裹红冰。
35、我国的古琴曲中,有一曲至今被弹唱的,叫《乌夜啼》。
36、《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
37、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
38、御史府中乌夜啼(25),廷尉门前雀欲栖(26)。
39、(义庆)大惧,使妾夜闻乌夜啼声,扣斋阁云:‘明日应有赦。
40、夜行船阮郎归,原来是牧羊关乌夜啼。
41、宋辛弃疾《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词:“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
42、唐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四五年前作拾遗,谏书不密丞相知。
43、曲牌有“皂落泡,一枝花,乌夜啼,牧羊关、雁儿舞,十三调,五更词、耍孩儿,梅花调等。
44、〔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45、宋陆游《乌夜啼》词:“泉冽偏宜雪茗,?香雅称丝?。
46、惠宁寺内钟鼓楼对峙,双旗杆对应,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鹊噪花艳、古色古香、松涛乐韵、高僧诵经,是辽西大地上的一棵明珠。的《朝野佥载》卷四中,找到了这么一个传说:“鹊噪狱楼”,故事与“乌夜啼”颇为类似:“贞观末,南唐黎景逸居于空青山,有鹊巢其侧,每饭食以喂之。
47、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48、惟刘迎《乌夜啼》最佳。
49、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50、他的前期作品多以宫中的声色娱乐为题材,风格柔靡,技巧高超,如《玉楼春》、《一斛珠》等等;后期多写亡国之痛,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如《破阵子》、《虞美人》、《浪淘沙令》、《乌夜啼?秋闺》等等。
51、,与又名“圣无忧”、“锦堂春”之“乌夜啼”非一调。
52、及见《乌夜啼》曰:“此诗可以泣鬼神。
53、如《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商乐》;《立部伎》中的《安乐》、《太平乐》;软舞类的《乌夜啼》(起于南朝宋代);歌舞大曲中的《玉树后庭花》(起于南朝陈代);歌舞戏中的《踏摇娘》、《兰陵王入阵曲》(皆起于北齐)。
54、《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乌夜啼四》:“可怜乌臼鸟,强言知天曙。
55、⑥啼乌:即《乌夜啼》。
56、第二部分(从“御史府中乌夜啼”到“燕歌赵舞为君开”)主要以市井娼家为中心,写形形色色人物的夜生活。
57、的那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58、指琴曲《乌夜啼引》或《乌啼引》。
59、还有一些软舞如《回波乐》《乌夜啼》《甘州》等,舞姿舞容已难详考。
60、【乌夜啼】见放着一条捷径疾如箭,索甚么指路金鞭!
61、唐顾况《乌夜啼》诗之一:“毕逋发剌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