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葬:cóng zàng 基本解释:[the way of burying a large number of corpses in one grave] 许多尸体合葬在一起,也指这样的坟墓●详细解释:1. 谓乱葬的坟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会晚经丛葬处,有数人遮道,逼索饭价。” 鲁迅 《野草·过客》:“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2. 许多尸体合葬在一起。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引《辞源》:“ 黄花冈 。地名,在 广东省 城北门外 白云山 之麓。 清 宣统 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党数十人,攻袭督署,不成而死,丛葬于此。”★◎ 丛葬 cóngzàng[the way of burying a large number of corpses in one grave] 许多尸体合葬在一起,也指这样的坟墓★将众多屍体埋葬于一处。如:「七十二烈士丛葬于黄花冈。」坟墓丛聚的地方。《聊斋志异.卷八.陈锡九》:「会晚经丛葬处,有数人遮道,逼索饭贺。」
1、葬式为单人、双人及丛葬。
2、《野草?过客》:“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
3、公子高想跑跑了之,于是上书愿为始皇帝丛葬于骊山。
4、其时,潘达微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收集了死难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东郊红花岗上。
5、力疾行数里,至城南丛葬处,益惫,因傍冢卧。
6、这种集体置尸于洞内的丛葬,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的葬式,还是一种惩罚性的手段?
7、墓葬曾遭人破坏,属家庭丛葬墓,共有男、女、小孩14人,以仰身屈肢葬为主。陵区内共埋葬着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妃子、皇子、公主及丛葬的宫女等。
8、这种特殊的葬式考古学上称为二次丛葬。
9、曹公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倭子坟是被歼倭寇的丛葬处。
10、洛阳城北的北邶山,但是丛葬之地;诗中的“郭北墓”,正指邙山墓群。
11、上世纪80年代至今南京已经建立21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
12、有单人葬、双人葬和多人丛葬。
13、老翁、女孩、过客,西面的丛葬,无止限的走下去。
14、该陈列室于2001年以“最多家族丛葬干尸的陈列室”而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15、古时为丛葬之处。
16、是日,敌人在广州屠杀了起义军民5700余人,部分烈士遗骸丛葬于黄花岗。
17、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
18、战后丛葬于此,明人詈之曰骚狗,后因触犯时忌,改称扫垢山。
19、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党数十人,攻袭督署,不成而死,丛葬于此。
20、葬俗多而奇特,叠葬最多达五层,另有合葬、丛葬及殉葬。
21、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五台山东南面四号门进入即可。
22、骨灰集中在四口大棺材内,丛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后人将绍武帝等人的遗骸丛葬于城北象岗北麓流花桥畔。
23、起义失败后,新军烈士遗骸丛葬于牛王庙(今先烈路一带)。
24、是妓女死后的丛葬处。
25、被害人尸骸头颅数千具,并经本庭在丛葬地点掘出。
26、万人坑是对非正常死亡者大规模丛葬地的一种通俗称呼。
27、寺的周围也变成了“丛葬之所”。
28、遗骸丛葬于北关马场。
30、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
31、⑦万忠墓:为甲午战争中旅顺口居民被害者近二万人丛葬处。
32、南惆怅无聊赖,踟蹰丛葬处,见一大冢,碑云:“东浙寓公南宫讳璧玉人先生之墓”。
33、1965年冬在武阳台附近发掘了一个丛葬坑,坑内发现身首分离、互相叠压的人骨22具。
34、拱宸桥地区原来比较荒凉,据《杭州府志》载:“桥东西旧为丛葬所,居民散处”。
35、1931年《三台县志》载如下:“牛头山下马场,营卒牧马地,又邑人丛葬处也。
36、《聊斋志异?陈锡九》:“会晚经丛葬处,有数人遮道,逼索饭价。而一般索饭认为,PS后期游戏,完全达到和超越了恐龙演示的画面水平。
37、其中有大型丛葬墓两座及单体墓16座,马坑两座。
38、复界后,枯骨遍地,土民丛葬一阜,树碣曰木龙岁冢。
39、先是其父李洪都,与同乡某甲行贾,死于沂,某因瘗诸丛葬处。
40、在煤炭港建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及丛葬地纪念碑。
41、1895年2月,当地居民将死难同胞尸体分三处集中火化,骨灰丛葬于白玉山东麓。
42、其中,已正式发掘或局部试掘的有春秋战国时期秦雍城秦公陵区;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铜车马坑;西汉杜陵陵园遗址、阳陵阙址、丛葬坑;北周孝陵;唐代的乾陵羡道、三出阙遗址,让皇帝惠陵、靖陵地宫等。
43、渔阳”墓占地20余亩,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由一座主墓和三座丛葬坑构成。
44、前门喋血,以身殉职,忠骨累累,丛葬京师。
45、在国家公祭仪式举办的同时,南京北极阁、正觉寺、上新河、中山码头、燕子矶、普德寺等17处南京大屠杀丛葬地,也同时举行悼念活动。
46、梁甫,又名梁父,泰山下的小山,古时死人丛葬的地方。
47、丛葬的肢骨分离,上下叠压。
48、位于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这里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
49、系清代台湾和海坛两镇水师戍兵因战事或疾病死亡丛葬之处。
50、及抵南郊,日势已晚,息树下,趋诣丛葬所。
51、通过对出土人骨的鉴定,表明这里是蒙元时期开成地区汉族和蒙古族平民的丛葬地。
52、《聊斋志异?陈锡九》:“会晚经丛葬处,有数人遮道,逼索饭价。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