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浊流:wú zhuó liú 基本解释:作家。祖籍广东蕉岭,生于台湾新竹。曾任小学教员。后任《日日新报》、《台湾新报》、《新生报》、《民报》记者。1949年起在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任职。著有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短篇小说集《疮疤集》、《泥泞》及诗集《风雨窗前》等。有《吴浊流全集》。●详细解释:作家。祖籍广东蕉岭,生于台湾新竹。曾任小学教员。后任《日日新报》、《台湾新报》、《新生报》、《民报》记者。1949年起在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任职。著有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短篇小说集《疮疤集》、《泥泞》及诗集《风雨窗前》等。有《吴浊流全集》。
1、金龙禅寺右侧有一“吴浊流文学纪念奖”的纪念碑,可见对台湾文学的尊崇。
2、还担任过吴浊流新诗奖、巫永福评论奖等一系列文学奖的评选委员,是台湾颇负盛名的诗人和诗评家。
3、其创作的小说曾获得“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等,作品多次入选年度小说选,并获2004年度小说奖。
4、一九七七年,吴浊流去世,巫永福接下他留下来的棒子,出任《台湾文艺》发行人,再一次走进文学运动的行列。
5、除文学创作外,吴浊流还创办“台湾文艺”杂志(1964年),设立台湾文学奖(1969)、吴浊流文学奖(1969),奖励后进,不遗余力,1976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6、一九七三年获第一届吴浊流文学新诗奖、之后曾得中兴文艺奖章、中国语文奖章、中国文协新诗创作奖。吴浊流热爱文学,终其一生都在为台湾文学奉献心力,他的作品颇丰,非常能够把握住社会变迁的过程。
7、曾获『吴浊流文学奖』、『笠诗创作奖』、『笠诗翻译奖』、『伊利诺州诗赛奖』及芝加哥『诗人与赞助者诗奖』等。
8、1976年毕业于台中师专,后于台中县坪林国小任教;期间开始以廖莫白为名写作诗作,得到吴浊流文学奖以及洪建全基金会儿童文学奖。
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回台湾的政治人物)派代表人物,在台湾作家吴浊流的遗作《台湾连翘》中,称呼连震东为“阴险的策士”;连震东曾先后历任台湾省建设厅长、民政厅长、“内政部长”、“总统府资政”、“国策顾问”等职,在党政界打下深厚基础。
10、吴浊流在写《亚细亚的孤儿》时,深怕被时时往他家跑的日本特务发现,使他必须在写好两、三张稿纸时,小心翼翼的藏到碳笼里,等累积到十几张时,再藏到隐密的地方。
11、曾获赖和文学奖、吴三连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等。
12、施明正,本名为施明秀,台湾诗人、画家、小说家,曾吴浊流文学奖。
13、1976年后兼任《台湾文艺》主编、吴浊流文学奖主任委员,《民众日报》副刊主编等职。
14、如曾获吴浊流新诗佳作奖的〈醉汉〉一诗,它的主旨是写海外游子离乡去国的乡愁,这是一个极富写实感和时代情的主题,不少台湾诗人曾经作过成功的尝试,但是,非马对此仍然作了独具个性的出色表现,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现实题材作象征与超越的处理。
15、目前专事写作,以书写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见称,笔调隐含达悟语法、深情内敛,叙事抒情自然、自成一格,曾获吴浊流文学奖。
16、文学作品所呈现的台湾社会:赖和、杨逵、吴浊流的作品分析。
17、曾获17、22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及联合报、中央日报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
18、林海音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林焕文是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早年受汉学的熏陶,后来又在“国语学校”师范部接受日本教育,精通日文,曾任教于台湾新埔公学,著名的日据时期的台湾作家吴浊流做过他的学生。
19、吴浊流先生说:《亚细亚的孤儿》是透过胡太明的一生,把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所有沉淀在清水下层的泥污渣梓,一一的揭露出来。
20、他发表了无数的散文诗小说极短篇社会评论等文学筹范。曾获中国时报散文奖联合报极短篇小说奖中外文学现代诗奖及吴浊流文学奖。
21、小说作品只有《跛脚天助和他的年》获第四届「吴浊流文学奖」佳作。
22、曾获“吴浊流文学奖”及中国时报“小说推荐奖”。
23、1994年以《送行》获得第17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冠军;1998年以《没有窗户的房间》获得第20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1999年以《秀才的手表》获得第22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冠军;2002年凭中篇小说《猴子》获得第33届吴浊流文学奖。
24、四月,小说《打牛?村》获第十届吴浊流文学奖。
25、并任吴浊流新诗奖及荣后台湾诗奖等评审。
26、曾获台湾文学奖、吴三连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特别奖。
27、1974年到东吴大学任教,后任《台湾文艺》主编、“吴浊流文学奖”主任委员,1978年兼任《民众日报》的“民众副刊”主编。
28、获吴浊流文学奖新诗奖。
29、最后两本小说集《猴子》与《罗汉池》(宝瓶文化)出版,《猴子》收录他2002年获得吴浊流文学奖的同名小说《猴子》,后者则是他近年的作品。
30、7月20日,任“吴浊流文学奖基金会”管理委员。
31、1981年以《渴死者》获吴浊流文学奖小说佳作奖;1983年以《喝尿者》获吴浊流文学奖正奖,为一系列的监狱文学。
32、年内,与宋泽莱得第十届吴浊流文学奖。
33、《先生妈》发表于1944年,是吴浊流短篇小说代表作。
34、毕业于淡江大学西洋语言研究所,曾获17、22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及联合报、中央日报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五四文艺奖章」小说类。
35、台湾作家吴浊流冒着生命危险,秘密赶写《亚细亚的孤儿》。
36、一九八三年获准赴美,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曾获“吴浊流文学奖”及中国时报“小说推荐奖”。
37、吴浊流,新竹县新埔镇人,幼时受日语教育,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做过教谕、小学教员,后来因郡视学凌辱台籍教员,抗议无效,愤而辞职,结束了近二十年的教师生涯。后任文华出版社编审委员,吴浊流文学奖评审委员,高雄小学教师,致力研究乡土文学,评论吴浊流、林海音、钟肇政、钟理和等作家作品,所论精湛深刻,在文艺界影响强列,为研究乡土文学著名评论家。
38、这首诗曾获得1978年吴浊流新诗奖佳作,非马1936年在台中市出生后,同时随全家迁返广东潮阳原籍,1948年随父来台,不久大陆变色,与留在故乡的母亲断绝音讯。
39、汉诗、随笔版的《吴浊流选集》由台北广鸿文出版社出版。
40、他发表了无数的散文诗小说极短篇社会评论等文学筹范。曾获中国时报散文奖联合报极短篇小说奖中外文学现代诗奖及吴浊流文学奖。是次比赛的创作主题环绕香港,内容写实虚拟均可,并以中文创作,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小说散文诗剧本或辅以图像或跨媒体成份,如剧本连影像诗连音乐等。
41、吴浊流先生的一生可说是「铁和血泪铸成的」,「他在风雨中厉声呼唤,把百年来台湾的历史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日本帝国主义之凌辱抢掠──做了掷地有声的记录和见证。
42、位于县政特区,为新竹县竹北市光明一路及其周边街廓,光明一路段东与县政二路交会路口为界、西至豆子埔溪(吴浊流桥),总长度约850米,北以文信路为界,南至文平路。
43、小说版的《吴浊流选集》由台北广鸿文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