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例

爱造句 2年前 (2023-04-10) 经典造句 89 0

起例:qǐ l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定出体例;创立凡例。 钱仲联 《黄公度先生年谱》:“先生既居东二年,与其士大夫交游,稍稍习其文,读其书,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2. 指作出规定。《快心编初集》第四回:“每家要米五斗、一石,也是看人家丰俭起例。”★定出体例;创立凡例。元周德清有《作词起例》。

1、这些书虽然成于众手,但是全书从发凡起例到审定全稿,都渗透了周先生的一番心血。

2、乃者粮储金公,首倡纂辑,郡守张君,力任赞襄,爰是志局宏开,雅集西园之彦,笔床满架,广罗东壁之藏,援古征今,发凡起例。

3、《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

4、是书于1985年发凡起例,在项目论证时,就有许多反对意见。

5、段氏对于许慎著书的种种条例,写作的旨意,融会贯通,所以能够在注释中发凡起例,详加阐述

6、《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君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

7、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重要的问题在于,师范馆终究是历史性的举,发凡起例,功不可没。

8、他写了《申郑》、《答客问》等篇章指出郑樵的主要成就在发凡起例,非一般人所能及。

9、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10、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

11、然饫饱歌乎[24],秩然成文[25],成周盛时之诗是也[26]。济与少师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区分钩考,秩然有法。

12、旧固无志,君以乾隆三年来守是土,搜罗采辑,闻见既博,乃发凡起例,经始六年,脱稿于今兹,凡七年而书始成,撰述若斯之劳也。

13、我国所译,有成法可遵者,有新理琐事可取者,有专门深纯着作前尚有数层功夫,越级而进,万难心解者,取材一书,则嫌不备,合观各书,又病难通,起例发凡,盖甚难焉,四也。

14、研究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凡研讨姓氏文化者均以其为发凡起例之蓝本。

15、基于东北地方文献流传的特点,该书起例发凡之拟有所因革;其资料的辑录极为广博,而去取尤为严谨。

16、《清史述闻》依托丰瞻详实的原档、史料、亲历述闻等资料,对民国时期政府倡修《清史稿》的全部过程进行梳理,并以起例发凡、史料搜集、史例商榷、撰者变动等各个项目分别编汇相关文献,具有宝贵的文献和借鉴价值。

17、发凡起例,较旧志颇有体裁。

18、作者在绪论中发凡起例,要言不烦。

19、《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

20、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巾,洗涤心神,餐吸沆瀣(16),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17),次第命笔。而练习、创作和欣赏书法,其心态安稳,宁神息虑,修心养性,神定志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心理平衡”,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21、所谓凡例,就是发凡起例。

22、尤其是总论13篇,对姓氏作了系统的学术探讨,对中国姓氏源流、氏族分合及世系衍派均有较详尽的论述,在中国姓氏学研究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凡研讨姓氏文化者均以其为发凡起例之蓝本。《全宋文》在发凡起例之时,就悬鹄甚高,在巴蜀版“前言”中提出:“收文力求不重不漏不误,体例力求谨严,作者和作者小传力求不出差错,版本力求选择足本善本,校勘力求精审,标点力求准确。

23、初见起例,仅知占其吉凶,如以蠡测海,茫然无涯。

24、例言就是谱书的发凡起例。

25、同治七年(1868),受聘主持鄞县志局,发凡起例,总持大纲。

26、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发凡起例,历20余年,至乾隆七年(1742年)刊印成书。

27、△周惠泉的《金代文学发凡》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古文本无例也,自杜征南有发凡起例之说,后人因之。

28、而发凡起例,更屡经圣裁改定而後成。

29、《说文解宇注》的特点:校勘大徐本《说文》的不足之处,对《说文》本身进行了一些发凡起例,对许慎的不足于以批评,注释过程中注意到了词义的历史性及发展演变规律,注意到了同源词的探讨和同义词的辨析。

30、况且评谜标准又各自不同,你说“呆板”,他以为“扣合紧切”,你说“直遂”,他认为“不假偏师”,真是“并没有一定的规则,并没有公式可套”,所以审辨之时只能神而明之,举起例来也就笼而统之了。

31、④规则:体例│条例│发凡起例。

32、概括起来,这一时期妇女史研究留给我们的遗产不但是一批开创性的著作,更重要的是对妇女史在理论、概念、解释框架方面的发凡起例,为后来研究妇女史的起点,也成为因袭的传统模式甚至成为后来希望有所突破的障碍。

33、万物由来的故事往往构成特定社会世界观与价值观原型尺度,在原始意识形态中具有发凡起例、提供根本性的证明等重要作用。

34、从1979年至1982年,他在报刊上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倡导编纂《清会要》,发凡起例,开辟先河,为海内外学界同仁所瞩目。 

35、济与少师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区分钩考,秩然有法。

36、知县周天成奉檄、发凡起例,廷邑人邓廷?等九人开局纂辑县志,自康熙己巳迄于雍正庚戍,增补四十余年史事,四阅月而告竣。

37、乃者粮储金公,首倡纂辑,郡守张君,力任赞襄,爰是志局宏开,雅集西园之彦,笔床满架,广罗东壁之藏,援古征今,发凡起例。到了明末屠隆的《考盘余事》一书,列出的文房器物已发展到45种之多,且功能明确,已有了笔搁、笔床、笔船、墨匣、糊斗、腕枕,但也无墨床。

38、《金口透易》中的象占之学,其演变的后期即为《梅花易数》,但《梅花易数》中的钥匙被人为的隐藏,最终造成整体的占断思路松散,没有整体的过程,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梅花易数》的占法是瘫着的一团,没有主心骨儿,《梅花易数》中有“八卦心易体用诀”一节,其内容曰:“心易之数,得之者众.体用之决,有之者罕.余幼读《易》书,长参数学,始得心易卦数,初见起例,仅知占其吉凶.如以蠡测海,茫然无涯.后得智人见授体用心得之决,而后占事之决,疑此有定.据验则验,如繇基射的,百发百中.其要在于分体用之卦,察其五行生克,比和之理,而明乎吉凶悔吝之机也.于是《易》数之妙始见,而《易》道之卦义备矣,乃世有真实,人罕遇之耳.得此者,幸甚秘之”,心易体用诀,《梅花易数》的编辑者说得很重要,但这个诀实际上是个伪诀,正是这个口诀,将《梅花易数》的占断引入到了僵化、狭窄的预测思路之上,从而从根本上将《梅花易数》引导到了错误的路径之上,其后的一系列占断,皆以此体用总诀为宗,致使《梅花易数》的预测准确率大大降低,使后期的学习者,不得不以逢占来补易象占的不足,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梅花易数》以“三要十应”为主的奇怪现象。

39、会中劳干先生云:“先生所为系发凡起例之工作,何时完成,不可预料,惟此乃一方向。

40、司马迂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

image.png

41、张舜徽说:“至其融贯郡籍,发蒙百代,足以梯梁来学,悬之日月而不刊者,则如《古书疑义举例》一书,实千古之奇作,发凡起例,?惑释疑,裨益士林为最大,其可贵重,自在群经、诸子平议之上也。

42、拔贡生、教谕周毓仑起例发凡,著名学者、当湖陆纶参定,历经8个多月,于乾隆十九年(1754)四月定稿,九月告竣刊印。

43、合并在一起例如.教育机构优惠和续期优惠,

44、谭其骧晚年倡导历史人文地理研究不遗余力,他一直希望能对中国历史上文化区的形成和演变作深入的研究,也打算对历史人文地理研究作些发凡起例的工作,但限于时间和精力,未能如愿。

45、认识了神煞,就了解了择吉术和黄历。主要介绍各种神煞的起例即运行规律。

46、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

47、发凡:确定要旨。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

48、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巾,洗涤心神,餐吸沆瀣(16),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17),次第命笔。

49、大凡介绍礼仪的书在述及“礼”的起源时,都会从我国“礼仪之邦”的称号发凡起例。潘昂霄还着有《金石例》10卷,采集秦汉及唐宋诸大家金石文例,发凡起例,编纂而成。

50、约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前,其侄希涑初发信心,愿成此录,他就发凡起例,指导希涑先稽考经论,次及中国古来的著述,再续以耳目之所及,编成本录。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