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墨

爱造句 2年前 (2023-04-14) 词语造句 240 0

绳墨:shéng mò 基本解释:(1) [carpenter\'s line marker]∶木工打直线的墨线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庄子·逍遥游》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2) [rules and regulations]∶比喻规矩或法度颇循绳墨●详细解释:1. 木工画直线用的工具。《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南朝 宋 鲍照 《论国制启》:“袤丈之木,绳墨左焉。”《太平广记》卷八四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奚乐山》:“有 奚乐山 者,擕持斧凿,诣门自售,视操度绳墨颇精。” 清 戴名世 《史论》:“於是入山林之中,纵观熟视,某木可材也,某木可柱也,某木可栋也榱也,某石可础也阶也,乃集诸工人斧斤互施,绳墨并用。”2. 喻规矩、准则。 汉 张衡 《思玄赋》:“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 唐 司空图 《为东都僧化募雕刻律疏》:“风波未息,横智鷁而难超;绳墨可遵,制心猿而有渐。”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此篇笔力超然,高风远韵尚可想见,岂寻常诗人绳墨所能束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分股则帖括时文是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3. 喻法度、法律。《管子·法法》:“引之以绳墨,绳之以诛僇。”《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后汉书·寇荣传》:“尚书背绳墨,案空劾,不復质确其过。” 李贤 注:“绳墨,谓法律也。” 唐 骆宾王 《叙寄员半千》诗:“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左执绳墨,右执规矩,篤信谦守,以待弹射。”★◎ 绳墨 shéngmò(1) [carpenter's line marker]∶木工打直线的墨线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庄子·逍遥游》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2) [rules and regulations]∶比喻规矩或法度颇循绳墨★木工取直的工具。后借以比喻法度、规矩。 【造句】礼义廉耻正是处世为人的绳墨。 ★木工取直的工具。《礼记.经解》:「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后借以比喻法度、规矩。《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1、拼,古文抨同,谓弹绳墨为拼也。

2、晋葛洪《抱朴子?百里》:“而秉斤两者,或舍铨衡而任情;掌柯斧者,或曲绳墨於附己。

3、他在文章中说,“大人”是一种与造物同体、与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的存在,相比之下,天下那些束身修行、足履绳墨的君子是多么可笑。

4、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

5、蹈方履正,好是绳墨,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淑人君子,怀允不忘’者,伤今而思古也。

6、李贤注:“绳墨,谓法律也。

7、建国后,涉足虎画者指不胜屈,然而大都东施效颦,陈陈相因,没有挣脱前者绳墨。

8、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

9、性豪放,落笔不拘绳墨。

10、《思玄赋》:“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

11、公亮方厚庄重,沈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钜万,帝尝以方张安世。

12、该刻被称为草隶鼻祖和楷模,大气磅礴,挥洒自如,既整齐规范,又富于变化,富含感情,不拘一格,不拘绳墨,笔势纵放,奇趣横生,笔画粗细虽区别不大,但每一笔画却变化多端

13、清?乾隆《四库全书》总篆官纪昀,在《竹素山房诗集》提要中,评价吾衍诗云:“其诗不屑屑谨守绳墨,而逸气流荡清新,独辟尘客俗骨?扫殆尽,可称一时作手”。

14、《医林绳墨?卷七》明确指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触冒风邪,寒则伤于皮毛,而成伤风鼻塞之候,或为浊涕,或流清水”。

15、蹈方履正,好是绳墨,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16、如此等等,清楚地表明,诗人匠心独运,不拘绳墨,却又无不文从字顺,各司其职。

17、他不拘绳墨,由工而不工,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

18、(见《医林绳墨》卷二)。

19、时举府掾属皆投劾出,皓为西曹掾,即开府门分布晓语已出者,曰:“臣下不能得自直於君,若司隶举绳墨,以公失宰相之礼,又不胜任,诸君终身何所任邪?

20、相比之下,天下那些束身修行、足履绳墨的君子是多么可笑。

21、擅画花卉虫鸟,初师蒋廷锡,画法工致;又师高其佩,进而趋向粗笔写意,并取法林良、徐谓、朱耷,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有气势,有时使用重色或彩墨结合,颇得天趣。书法初学颜柳、直追米芾,尤对“三石”(石门颂、石门铭、石鼓文)研究颇深;绘画崇尚八大、黄宾虹诸大师,造化独具;袖珍神力,擅长篆刻并饶富成就;其书画艺术稳重沉雄、守中有发、不拘绳墨、磅礴大气,书画同养并相得益彰。

22、虽信手挥洒,但绳墨有则,繁而不乱。

23、唐白居易《迂叟》诗:“应须绳墨机关外安置疏愚钝滞身。

24、且人不能蚤自财绳墨之外,已稍陵夷至于鞭?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25、盖闻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26、绳墨:喻指规矩、规范。

27、九卿碌碌奉其官⑥,救过不赡⑦,何暇论绳墨之外乎⑧!

28、洪涛万古就绳墨,虽有劲势不敢奔。

29、人少木工,颇远绳墨。

30、《抱朴子?臣节》:“举足则蹈道度,抗手则奉绳墨。

31、一百六“个人的演戏,从来不拿一定的方法来演,并不是存心去承受什么流派,什么衣钵,遵循它的规矩绳墨。

32、基于此,我们希望王振学和唐勇的遭遇能够越来越少,更希望法律真正成为政府部门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规矩绳墨”。

33、轮奂未成绳墨在,规模已壮阅闳高。

34、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5、笪公之举,似大匠之斧,不拘绳墨,兴利除弊,县民皆称;笪公之志,若逆水划桨,立意坚毅,布衣粗食,教化泽民。

36、徐渭还擅长行草,运笔一如泼墨花卉,不拘绳墨,腾挪多姿,为明代书法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37、如《医林绳墨》载:“腰酸脚软,或胸闷气短,心烦不安,或耳鸣目眩……或食少无味,不作肌肤,睡中惊悸,午后发热,或怠倦无力,四肢不收,或虚火上攻,面赤喘急,此皆虚损之证。

38、其才大不拘,拘准绳墨,困于诸生。

39、四绳墨义绳墨义者。

40、据统计,全篇对句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错综对,如“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41、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

image.png

42、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43、拔于晋绅者,贵族姓而好等制;起于帅茅者,其法无等,然身好踢跌,而不能守绳墨。

44、为文不拘绳墨。

45、《文选?张衡<思玄赋>》:“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

46、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47、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48、陈公方受知于圣主,而以文章诏天下之后进,守乎师之说,如规矩绳墨之不可逾。

49、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

50、其中的“固时俗之工巧”与“背绳墨以追曲”形成对仗,“?规矩而改错”与“竞周容以为度”对对仗。

51、至若阴阳惨舒之变,宜于壮丽;栋宇绳墨之间,邻于政教

52、至曰:“吾有以?大豪,而已戒伯格长,无所口实,舞文禁奸止邪,不滥于绳墨之外。

53、又如:矩墨(曲尺及绳墨。

54、参见“规矩绳墨”。

55、《医林绳墨》卷六:“癫者行动如常,人事亦知,但手足战掉,语言謇涩,头重身轻,其脉浮滑而疾。

56、其画多取法江南画派,用笔精审,精致而不疏,谨严而不放,重取法度,多就规矩绳墨,故少瑕类。

57、网罗古今绳墨,盖亦无遗。

58、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

image.png

59、⑤绳墨: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墨线。

60、相高下,视硗肥,序五种,君子不如农人;通货财,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设规矩,陈绳墨,便备

61、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司马迁 

62、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出绳墨以伤刻,心好杀而安忍者,虐人也。

63、宫女们脱胎换骨了,“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64、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等,使情感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本书系以介绍内科杂病证治为重点的临床综合性医书,作者据证释方,摘取诸家效方,参以家传经验,区别不同的病证,对证施方,在治疗上给读者以规矩绳墨。

65、笔札绝似中书体,虽束于绳墨,惟入晋、唐家数,波峭不入流俗。

66、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

67、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至曰:‘吾有以□大豪,而已戒伯格长,无所口实,舞文禁奸止邪,不滥于绳墨之外。

68、手执圭璧,足履绳墨。

69、碑帖鉴赏大家秦公在《秦说碑帖》中指出,从宋朝开始的碑学和帖学风靡了近千年,文人若不明碑帖,如同农夫不辨菽粟,木匠不辨绳墨。

70、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71、妇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72、盖学必有绳墨,便死于绳墨中矣”。

73、他擅长花卉虫鸟,画法工致,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有时使用重色与彩墨相结合,颇得天趣。

74、’而已戒伯格长:‘无所口实,舞文禁奸止邪,不滥于绳墨之外。

75、它的树干有赘疣瘢痕,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

76、文各有其所用,人各有其所好,未可以一绳墨衡之。

77、量,乃规矩绳墨准确刊定之义。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