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鼎甲:sāndǐngjiǎ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冷眼观》第十九回:“国朝以来,文风倒也还説得去,就如三鼎甲都曾见过个把。”★科举殿试一甲共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三鼎甲」。《儒林外史.第三○回》:「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
1、科举时代,对于录取“三鼎甲”的礼仪是十分隆重的,皇上亲点,金殿传胪,“紫荷捧橐,红杏簪香”,贫篓之子的汪鸣相,直上青云,天衢奋迅,其春风得意之状,是不难想像的。
2、探花三鼎甲。
3、老三鼎甲也称前三鼎甲或老生前三杰。
4、三鼎甲”之一的陈鉴春强调说书要做到六要:①要熟悉书路、书性,在“透”字上下功夫。
5、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6、《郎潜纪闻》卷三:“三鼎甲皆簪金花,外有备用一枝,为总理监事所携归。
7、之后,但“探花”与“状元”、“榜眼”一起统称为“三鼎甲”。
8、,合称“三鼎甲”。
9、在“三鼎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荣耀历史为姓氏者,称鼎氏。
11、三鼎甲是清朝科举制度中,殿试考中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荣誉称号。
12、常香玉评为“豫剧三鼎甲”。
13、福建省囊括榜首前3名,闽中一科三鼎甲,至今传为佳话。
14、御赐酒,三鼎甲
15、新三鼎甲或称后三鼎甲或老生后三杰、小三杰。
16、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17、此后,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取代了程、余、张的位置,被称为“后三鼎甲”。
18、在姚处受业弟子颇多,子耕山、良渚莫尚古、平宅马幼眉,声名尤著,人称“三鼎甲”。在京剧老生行,有“前三鼎甲”、“后三鼎甲”之称,孙菊仙(1841-1931)就是后三鼎甲之一。
19、子姚耕山、良渚莫尚古、平宅马幼眉,均当地名医,人称“三鼎甲”。
20、自从出现了老生“三鼎甲”以后,使得北京的京剧舞台上改为以演老生戏为主了。
21、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22、所以称为“三鼎甲”。
23、《夜雨秋灯录?同胞三鼎甲》:“俟元气充沛,自当超两弟而上之。
24、为江西宁都客家自酿水酒中的上品,是借用旧时科考制“三鼎甲”之名,意若酒中上品。
25、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至三名依次俗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26、技艺高超,三十年代中即被衡阳渔鼓艺人公推为“三鼎甲”中的“榜眼”。
27、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三鼎甲、京剧后三鼎甲。
28、即京剧三杰,京剧老三杰,京剧老三鼎甲,京剧前三鼎甲。
29、和梅兰芳一样,他也出身梨园世家,祖父余三胜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为老生“前三鼎甲”。
30、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31、余三胜成名的时间早于“三鼎甲”中的程长庚、张二奎。
32、面积78.3平方公里,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素有“一弄三鼎甲,同门两及第”的佳谈。
33、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
34、徐秉义(1633?1711)官至吏部右侍郎,与兄乾学、弟元文都以一甲登第,称“同胞三鼎甲”。
35、福建省囊括榜首前3名,闽中一科三鼎甲,至今传为佳话。
36、清末,金沙有所谓“三鼎甲”,即王兆芳,顾鸿恺、孙谨臣。有了名就有利,进入三鼎甲的美女,将来自然少不了捧场的人。
37、明清两代,河下出过55名进士,有状元一名、榜眼两名、探花一名,三鼎甲齐全。
38、并称老生三杰或梨园三鼎甲。
39、京剧三鼎甲”指的是京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人才: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40、【示例】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天下都散满了。
41、24岁时以票友身份在春和班客串的张二奎,“下海”后自创一派,不久即与程长庚、卢胜奎共享老生行当三鼎甲之誉。
42、工文武老生,能戏300余出,擅演《群英会》、《华容道》、《战太平》、《捉放曹》等,他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名列“三鼎甲”之首。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