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èr sh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左史与右史。 汉 荀悦 《申鉴·时事》:“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2. 太史与国史。自 东汉 ,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 辽 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辽史·历象志下》:“古者太史掌正岁年以敍事,国史以事繫日,以日、月、时繫年。时月不正,则敍事不一,故二史合为一官。”
1、正因为这种买卖婚姻的世风日下,故而在《二十二史札记?财婚》中也指出:“凡婚,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竞少,恬不为怪也”(怪,即“耻”)。
2、关于释来复,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还是引用《闲中今古录》说僧来复(见心)的诗句中“有‘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之句。
3、赵翼在其所著《廿二史札记》卷7《三国之主
4、赵翼考证的主要方法,如同他自己所说:“多就正史纪、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博雅君子订正焉”(《廿二史札记小引》)。
5、历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四时代》(1751)和《风俗论》(1756)等。
6、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二:“明祖惩元季纵弛,特用重典驭下,稍有触犯,刀锯随之。
7、时事》:“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
8、以明纪二百余年君臣事迹,略叙大概,谓之明史弹词,附合前刻,为廿二史,究不敢云直继升庵,正所以追效畏侯,而使其辑注之苦心,亦不致淹没也。
9、京邑诸坊,或七八百家唯一里正、二史,庶事无阙,而况外州乎?
10、《廿二史札记?宋齐书带叙法》:“遂觉一传中义庆事转少,鲍照事转多,此未免喧客夺主矣。
11、维极长于吟诗,诗风清隽明畅,当时享有盛名。才思清隽,与兄承谦并擅词名,称“宜兴二史。
12、于是《金史》比辽、宋二史高出一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3、[二十二史考异]也叫《廿二史考异》。
14、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辽史?百官志》:“世烛,与侍中声相近,盖取汉人侍中之名,译音转?尔。
15、奏事,帝迎语曰:“朕亲擢也,繇六察迁二史,祖宗时有几?
16、《廿二史札记》卷32,《明祖行事多仿汉高》),而汉高祖刘邦却是一个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的人,在群雄逐鹿之时想尽办法网罗天下英才,待到跻登大位之后,则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了(《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
17、世俗陋儒胸无墨渖,动谓立言,务黜浮华,以为补救人心、挽回风气起见,则六经廿二史,圣贤遗训,班班可考,又何必如许迂腐陈言狗尾续貂耶?
18、清赵翼《放歌》:“撑肠五千卷,纵目廿二史。
19、出处: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摘沈萧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更予琳为惠琳,乃出校书之陋,本非作者之愆。
20、二史”对于“八书”的增与删,有利也有弊。
21、他的主要历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四时代》(1751)和《风俗论》(1756)。
22、八书电站在弄南梯级下游八书屯,大坝属田林县地界,厂房计划在西林县地界。以前,“八书”中有的颇多散失,而“二史”却完整地保存下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23、清叶廷?《吹网录?廿二史感应录采张悌事》:“谓凡彼临阵捐躯之士,俱属上干天戮之人。
24、部分则尽量保留,这就使“二史”比“八书”简约多了。
25、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九:“惟萧子显作《齐书》,为其父豫章王嶷立传,姚思廉修《陈书》,为其父吏部尚书察立传,凡生平行事,及朝廷之优礼,名流之褒奖,无一不纤屑叙入。
26、《隋书》被称为八书,史称“二史八书”。
27、清朝乾隆年间,《明史》行世,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
28、《廿二史札记》:“薛怀义承辟阳之宠,至命为行军大总管。
29、同修梁陈二史。
30、然而,更深的一层,实际上还是因为「吕梁三杰」中的老二史仲俊与白马李三的妻子上官虹之间的情孽牵连所致,因而对李三妒恨兼有,必杀之而后快。
31、读“八书”、“二史”如此,读其他史书也是如此。
32、明宋濂《<白云稿>序》:“学文以六经为根本,迁固二史为波澜。
33、不仅“二史”如此,“八书”也如此,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尽相同罢了。
34、(清朝乾隆年间,《明史》行世,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
35、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明史》行世,人们就把它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
36、示例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人说部》:“盖全某系德佑母全太后之兄弟耳,而讹为渊圣,可谓~。
37、八书”共五百三十七卷,“二史”只有一百八十卷,仅占原书卷数三分之一。
38、可见,在增删问题上,“二史”与“八书”各有得失,不能作简单的看待。
39、正因为如此,“二史”比“八书”流传广、影响大。
40、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魏书二》:“汝阴、弋阳二郡,萧衍置双头郡,魏因之。
41、李延寿撰写“二史”的方法是对“八书”进行“抄录”和“连缀”,并“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
42、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职官志四》:“六察者:吏察、户察、礼察、兵察、刑察、工察也。
43、《廿二史札记》卷32,《明祖行事多仿汉高》),而汉高祖刘邦却是一个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的人,在群雄逐鹿之时想尽办法网罗天下英才,待到跻登大位之后,则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了(《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他认为勾践这个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其安乐”,“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并看穿了封建帝王们从来都是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这是他的先机之见:“若少留滞,焉知今日之范蠡,不为昔日之伍胥?”为了远害全身,只有隐遁:“早离了尘凡浊世,空回首骇弩危机。
44、一百二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45、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九:“沉约在萧齐修《宋书》,永光以后,皆其笔也。
47、《孔子家语?屈节》:“微二史,寡人无以知其过;微夫子,寡人无以自寤。
48、出处: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49、他在《廿二史札记》中,以“气运”、“天人关系”、“治乱兴衰”、“民心所愿”等为线索,总结历史经验,探究历史发展的常理与恒情。
50、自宋明以来,治秦制、汉制者代有人出,从《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到《秦会要》,从《容斋随笔》、《廿二史札记》到《十七史商榷》,直到孙星衍诸公对秦汉制度史籍的辑佚与整理,都是嘉惠学林的名山事业。
51、【出处】清?赵翼《廿二史札记?五?东汉尚名节》:“盖当时荐徵辟,必采名誉,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52、《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八:“自古大兵大役,未有不民怨沸腾,丧国亡身者。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