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觉:yuán jué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佛教语。梵语Pratyeka-buddha。旧译为辟支佛,意译为缘觉,也作独觉。一般谓出于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于无佛世,观外缘而无师自悟者为独觉。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九之三:“出值佛世,闻因缘法,名为缘觉。出无佛世,自然得悟,名为独觉。” 唐 吕岩 《敲爻歌》:“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 唐 希运 《传心法要》卷四:“观因缘而悟者,谓之缘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依佛家无常说,应该讲迁,现在反讲不迁,正是针对声闻缘觉执着无常不懂得真正的意义者而言。”★一种佛教修行者所证得的果位。这种果位是阿罗汉中的一类,不从佛陀或其他人那里听闻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谛、证涅盘。另外他也不对他人宣说自己证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为人天导师。缘觉是梵语辟支佛的意译,唐僧慧苑认为,辟支佛意译作缘觉是错误的,应译作独觉才正确。《中观论疏.卷一末》:「问:『小乘有声闻、缘觉二人……缘觉不禀教,声闻禀教。』」
1、辟支”,辟支佛,即缘觉。
2、所以同样,很多人会看经念经会解释经典,这部经是什么时候作的谁讲的是什么意思,不过他不懂不了解,没有内边的神圣体验,没有阿罗汉的体验,没有八地菩萨十地菩萨或是佛的体验,连最后那个须陀洹也没有,连声闻缘觉也不懂的,所以才要修行观音法门,不然的话,为什么要修行?
3、二鹿车谓缘觉之人。
4、盖一心具有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在十法界中之界界相具为百界;又每一法界具十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成百界乘十如是,为千如是;复乘三世间(国土、众生、五阴)成三千世间,即在阴妄刹那之一念心中,具足三千诸法,又称心法三千、心造三千。
5、南朝宋谢灵运《缘觉声闻合赞》:“厌苦情多,兼物志少。
6、偷渡入境,在九谷的小庙缘觉寺挂单。
7、【大白牛车】法华经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这三乘都是权乘,大白牛车喻佛乘,这一乘才是实乘。
8、经菩萨若退大菩提心,不求无上菩提,而转求声闻缘觉,成为自了汉,则菩萨不能成佛,因此不能广度众生;众生不得广度,即长处轮回,永在魔数之中,永为魔所宰制,魔民昌盛,魔力增长;是故菩萨若退堕小乘,魔即大欢喜。
9、《心地观经》卷五谓法衣有十殊胜处,并云(大正3?314a):“当知以是因缘,三世诸佛、缘觉、声闻、清净出家身着袈裟,三圣同坐解脱宝床,执智慧剑破烦恼魔,共入一味诸涅盘界。
10、(末教者,即声闻、缘觉小教也。
11、辟支佛:意译作缘觉、独觉。
13、吉藏所说:依《法华义疏》卷五、《法华玄论》卷五之意,声闻之果为羊车之体;缘觉之果为鹿车之体;毕竟空之理喻为牛车之体,就其毕竟空之理,分为菩萨因位之观得及佛果位之观得,即相当于牛车与大白牛车。
14、一切声闻、诸缘觉地所不能及也,何况凡庶?蔽之类!
15、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
16、法我见相应位:此位法执未空,一切凡夫,二乘证得声闻果缘觉果,及法空智果未现前的菩萨,都是此位所摄。
17、缘觉罗汉悟得生死转回的苦趣能够逆观老死苦的境界以生为因,生以有为因,有以取为因,取以爱为因,爱以受为因,受以触为因,触以六处为因,六处以名色为因,名色以识为因,识以行为因,行以无明为因,而无明以真空妙性为体,本来是虚妄。
18、首先以声闻、缘觉、菩萨,的三车(羊车、鹿车、牛车)做引诱,然后开示最高的幸福境界:唯一佛乘(大白牛车)。
19、宸利实业有限公司专门于各式天车,特殊机械来令片,煞车器,煞车器附属零配件,基于多年专业技术及经验,我们本著优良品质,具竞争性的价格,及准时交货的理念经营,深获消费者好评,如您有任何需求和询问,欢迎与我们联络,我们必竭诚地为您服务。所以同样,很多人会看经念经会解释经典,这部经是什么时候作的谁讲的是什么意思,不过他不懂不了解,没有内边的神圣体验,没有阿罗汉的体验,没有八地菩萨十地菩萨或是佛的体验,连最后那个须陀洹也没有,连声闻缘觉也不懂的,所以才要修行观音法门,不然的话,为什么要修行?
20、成就识阴寂湛明彻之果,亦即独觉或缘觉果,而以此为究竟涅盘,得小为足。
21、缘觉若与菩萨相较,则有一同十异,一同即入于圣位而永不退转,十异即:(一)因异,缘觉之宿善狭小,菩萨广大。
22、时,曾于宝藏佛前,誓愿于己成佛时,袈裟能成就五种功德:一佛弟子虽犯种种邪见,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达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果位,得不退转;二天龙、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则可于三乘解脱道上,得不退转;三若有鬼神、诸人,为饥渴、贫穷等所迫,得袈裟小块乃至四分,即可饱含充足;四若众生共相冲突,起怨贼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五若持有袈裟小块,恭敬尊重,则一旦在兵阵,常得胜于他人。
23、此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并非孤立,而是界界互具,故十界乘以十界则成百界,又界界皆具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之十如是,百界与十如是相乘乃成千如,故称百界千如。
24、《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大白牛车”法华经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这三乘都是权乘,大白牛车喻佛乘,这一乘才是实乘。
25、《法华经》〈譬喻品〉以‘三车火宅’为喻,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依次比作羊车、鹿车、牛车,而将一乘比作大白牛车。
26、而成声闻四果四向及缘觉之僧。
27、辟支,旧译为缘觉,新译为独觉。
28、是故纵横三界五行,周天皆有缘法。缘觉乘者,生灭无生十二因缘法也。
29、会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同归佛乘也。
30、智?所说:依《法华文句》卷五(下)之意,声闻所证得的灭谛、道谛为声闻乘之体,喻为羊车;缘觉证得的灭谛、道谛为缘觉之体,喻为鹿车;菩萨证得之灭谛、道谛为菩萨乘之体,喻为牛车;佛所知见之诸法实相之理为一乘之体,喻为大白牛车。
31、独觉,又称缘觉、辟支佛,乃观飞花落叶,达十二因缘之理,无师独悟者。
32、法藏所说:依《华严五教章》卷一之意,断三界之烦恼业、离分段生死而证得之声闻涅盘,为声闻乘之体,喻为羊车;断三界之烦恼业、离分段生死而证得之缘觉涅盘,是缘觉乘之体,喻为鹿车;断三界之烦恼及所知二障、离分段生死而证得之不退,为菩萨乘之体,喻为牛车;以诸法圆融无碍之无尽法界教义为一乘之体,喻为大白牛车。
33、一曰不舍道心;二曰亦复劝化他人发意;三曰以诸德本劝助道心,所可闻者意广无极;四曰一切释梵及四天王,其诸声闻并缘觉地,至于无极无坏,弘广无穷之业。
34、(辟支佛,梵语辟支迦罗,华言缘觉。”亦称“辟支下乘”。
35、先修发心、忏悔: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
36、以譬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一切习因种子。
37、胜于声闻缘觉但能了知五阴等法。
38、《心地观经》卷五谓法衣有十殊胜处,并云(大正3?314a)?‘当知以是因缘,三世诸佛、缘觉、声闻、清净出家身着袈裟,三圣同坐解脱宝床,执智慧剑破烦恼魔,共入一味诸涅盘界。
39、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十界;十界中之各界亦皆具有十界?故总称百界。
40、耳目之所及,而虔诵佛经,是谓见闻转诵即声闻类.尽思维之能力,而贯通教义,是谓悟法解义;即缘觉类。
41、谓开除声闻、缘觉、菩萨之权执,显示佛乘之真实。
42、法云所说:依《法华义记》卷四之意,声闻之尽无生智为声闻乘之体,喻为羊车;缘觉之尽无生智为缘觉乘之体,喻为鹿车;菩萨之尽无生智为菩萨之体,喻为牛车;佛果究竟之尽无生智为一乘之体,喻为大白牛车。
43、令彼声闻缘觉及权教菩萨。
44、而现今原始佛教之研究,则于经典提出,二乘的区分方法有明确的错误,依阿含经的记载,阿罗汉所思惟修证的四谛,内容实为十二缘起,而后世不解,以为有修十二缘起的缘觉与四圣谛的声闻乘,为佛教发展与大乘化后所产生的重大错误之一。
45、{2}梁?光宅法云立四乘教?《法华》中临门三车为三乘教,四衢道中所授大白牛车为第四乘教,前三(声闻、缘觉、菩萨)为权,后一为实,合三乘与一乘为四乘教。
46、夫大乘菩萨之发心也,非为一身谋也,为法界众生求无上道,乃到经恒沙劫,修六度万行,心无退怯,以无量无边功德净佛国土,教化众生,而声闻缘觉都无是事,此其所以日劫相倍,霄壤顿殊也。
47、若仅称声闻、菩萨二藏时,声闻藏中则已包含有缘觉藏。
48、缘觉、声闻、贤圣僧众。
49、家则认为不论声闻、缘觉、菩萨等,最后均归于‘灰身灭智’之状态。
50、为诸佛缘觉声闻及诸弟子信顺许可。
51、又作独觉、缘一觉、因缘觉。
52、六凡(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均不过可认为此六大法身部分的显现,实则宇宙之事事物物,即至于一微尘亦咸圆具六大之德,其一一个体仍得胥视为六大法身。
53、分净又有声闻、缘觉、权教六度菩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