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藏:guīc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三《易》之一,相传为黄帝所作。《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贾公彦疏:“此《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故万物莫不归而藏於中,故名为《归藏》也。”汉桓谭《新论》:“《归藏》四千三百言……藏于太卜。”《隋书·经籍志一》:“《归藏》十三卷,晋太尉薛贞注……汉初已亡,案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元张可久《满庭芳·金华道中》曲:“数前程掐得箇《归藏》卦。”2.敛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王冰注:“物寒故归藏也。”高士宗注:“内归藏密也。”归葬。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今者归藏有日,先远戒期。”明高攀龙《泰伯庙碑》:“盖梅里平墟为泰伯端委之地,皇山为归藏之地。”★归葬。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今者归葬有日,先远戒期。」书名。相传为比《周易》更早的《易经》,作者不详。原书在汉初已亡佚,清朝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有佚文一卷,内容多述大禹、后羿等的神话传说。
1、黄帝姓公孙(一说为姬姓),名轩辕,号轩辕氏、有熊氏和归藏氏,被尊奉为“中华始祖”。
2、如主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职掌日月的出入,“以为晦明”(郭璞注《山海经?大荒南经》引《归藏?启筮》语),调和阴阳风雨,还要“敬授人时”(《尚书?尧典》),以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3、《初学记》卷九引《归藏。
4、相传黄帝在即天子位之前,曾为归藏国(今湖北省秭归县),即天子位后,留下一子继任为君,其后子世守此国,他们就以“归藏”国名为姓,后逐渐又简去“藏”字,成了“归”单姓,称为归氏。
5、(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6、‘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7、《易繇阴阳卦》,又有《归藏易》的名称。
8、连山、归藏早已亡佚,今仅有《周易》存焉。
9、一号帝鸿氏,一号归藏氏,乃名所制曰《归藏书》,此《易》之始也。
10、主要原料千里光地肤子苦参黄连冰片薄荷当归藏红花首乌丙二醇无水乙醇等。
11、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
12、1996年开始规划筹建“归藏易官”和“中华易苑”。
13、坎,北方之卦,为冬至前后万物归藏之季。
14、万归藏这一掌看似平平,但暗含火劲,端的厉害。
15、李?常常提到“归藏于坤”。
16、归命刺90归藏之间现生死,命向何处自通明。
17、千山飞鸟归藏尽,六出奇花荏苒飘。
18、理由便是《周礼》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而此说认为《连山》为神农时代的筮书,神农也称“连山氏”,《归藏》为黄帝时代的筮书,黄帝也称“归藏氏”,后夏用《连山》,商用《归藏》,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
19、剑意绵绵不断,将万归藏笼罩其间。
20、《文选》注两引《归藏》,均谓常娥服不死药奔月。
21、其书存者有《归藏》。王重阳逝世于河南,后归藏户县祖庵镇。
22、按出生四柱归藏得命卦。
23、5“复剑道”坤上而震下,正是归藏剑中的“复剑道”,易理中称复卦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24、万归藏一惊,道:“楚仙流?
25、冬季的岁运,正常为“静顺”,万物归藏。
26、青衣人未见这白衣男子面貌,但觉出此人气势非常,绝非寥寥之辈,当下拱手道:“在下西城万归藏,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27、谷神通在为万归藏追杀之时练成。
28、因此其所称引的《归藏》必出现在先秦时。
29、据清人严可均辑录的《全上古三代文》(卷15,《古逸?归藏》),“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
30、自诩“天下万物莫不归藏其中”。
31、《汉志》著录了《周易》等多种筮书、龟书、杂占书,却未收录《连山》、《归藏》;故后代学者普遍认为《连山》、《归藏》汉代已亡。
32、《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33、黄帝战胜蚩尤以后,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创作了一部名叫“枫鼓曲”的乐曲,据《绎史》卷五引《归藏》所云,该曲由“雷震惊”、“猛虎骇”、“灵夔吼”、“雕鹗争”等十章组成,高昂激扬,恢宏豪放,凯旋的战士们随着撼天动地的“枫鼓”之声,一边引亢高歌这首乐曲,一边作着种种象征杀敌制胜的搏击姿态的舞蹈动作。
34、前有毛奇龄著《河图洛书原舛篇》、胡渭著《易图明辨》,皆从根本上否定了朱熹河洛图书,而至梁锡?则大胆点窜补苴朱熹《易学启蒙》,不但增其二篇,又补入“河图序义”、“洛书序义”、“连山遗义”、“归藏遗义”四篇,尽管所补内容多牵合附会(明显有悖于朱熹著《易学启蒙》之宗旨),然朱熹之《易学启蒙》又何尝不是“牵合附会”?
35、传说黄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又称轩辕氏、帝轩氏、有熊氏、归藏氏、帝鸿氏等。
36、殷代筮法就更不可能是所谓简单的思维,这时占筮之辞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易占体系的文化内容,据《史记?封禅书》索引,“东君、云中亦见于《归藏》易也”,则归藏之中已有神名,远非“打冤家”之类可以相比的了。
37、先生仅知《周易》,却不知《连山》和《归藏》。
38、这款55度的极品金酒从藏红花中获取了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味道,它叫什么名字?主要原料千里光地肤子苦参黄连冰片薄荷当归藏红花首乌丙二醇无水乙醇等。
39、121.《秦简〈归藏〉管窥》,《周易研究》2001年2期。
40、的旧藏,清代归藏书家黄丕烈。
41、诸城县的户部区亦于同时划归藏马县管辖。
43、《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
44、归藏曰:两壶两?。
45、1945年10月划归藏马县。
46、此帖中《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在晚清归藏常熟翁氏。
47、时代的筮书,黄帝也称“归藏氏”,后夏
48、??《路史?后纪》,注引《归藏?启噬》)。
49、万归藏道:“原来是当年与梁萧祖师斗剑的仙流公,西城中也有记载,只不过他所创的剑法尽皆失传,难道说,你是他的传人?
50、后来归藏沪上著名收藏家孙祖同。
51、万归藏道:“一言为定。
52、砂仁温健脾运,引五脏六腑之精归藏于肾为臣。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53、《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54、归藏以六甲配卦而纳音出焉,为律吕之始,其理粹然至正,其数不假安排,洵足备归藏之遗。
55、《归藏》云丰隆筮云气而告之,则云师也。
56、其狠辣迅疾,足为归藏剑第一。
57、??《山海经?海内经》,郭仆注引《归藏?启噬》;“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后人为了纪念他,称其斩蛟处为“吴公”,刀落处为“吴刀”,发现蛟龙头的地方叫“流头”(今漏头)。
58、原来,梁萧这路剑招四分攻,六分守,坤上而震下,正是归藏剑中的“复剑道”,易理中称复卦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59、《祭颜光录文》,李善注引《周易归藏》: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60、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论三代易名》:“案《世谱》等?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
61、世传夏曰连山,商曰归藏。
62、万归藏道:“兄台究竟师出何门?
63、清魏源《支陇承气论序》:“气大聚则建都立邑,生人以托命焉;气小聚则卜兆归藏,死人以复命焉。
64、西城八部之中的天部之主、乃万归藏的一大心腹。
65、万归藏的徒弟,西财神。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