雠对:chóudu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讐对”。1.校对。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於讐对,故往往皆有善本。”鲁迅《<嵇康集>序》:“更取黄本雠对,知二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2.敌对。《华严经·十行品》:“世间众生,不知恩报,更相讎对。”3.对答;驳难。《隋书·经籍志一》:“学不心解,专以浮华相尚,豫造杂难,拟为讎对,遂有芟角、反对、互从等诸翻竞之説。”明李贽《与友人书》:“中极玲瓏,外极朴实,数十人羣聚喧杂,讐对各得,傍不得以其间斗之使乱。”章炳麟《訄书·原教上》:“彼野人未受教者,故不识造物何义,则多以消极之辞讎对,即其为无宗教一成矣。”★亦作雠对。
1、中极玲珑,外极仆实,数十人群聚喧杂、雠对各得(6),傍不得以其间斗之使乱。
2、不为怨家雠对死。
3、而身或被横恶所加;或牢狱系锁非分;自害误食毒药;或被虎狼毒蛇之所啖食;或为冤家之所雠对;或行山林值遇恶人,被他屠割,推落崖岸;或被邪精魍魉之所残害;或值水火之所焚漂;或被刀兵之所横诛。
4、使之部秩井然;四是叙次篇目,在目录学方面有突出创见;五是广罗异本,比较异同,细心雠对;六是择善而从,不拘于师法家法和今古文;七是博综众说,舍短取长,不以先入者为主;八是求同存异,自申己见;九是考辨遗编,审定真伪;十是校正错简;十一是补脱订伪;十二是审音定字。他不满意于前人对《春秋》的理解,认为前人“传已互失经旨,注又不尽传意,《春秋》之义几乎泯灭”,于是发愤著述,“考核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亦以愚意裨补阙漏,商榷得失,研精宣畅,期于浃洽”,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到唐朝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历时十年,成《春秋集传集注》。
5、他在《自序》中指名批评裴煜等五位校雠者,“但循故袭常,唯务喑默”,没有“讨论击难”,只有“执卷唱读,案文雠对”,致使“讹文谬事,历历俱在”,“未闻有所建明”。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