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苇:yáoyīwěi 基本解释:剧作家、文艺理论家。江西南昌人。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台湾银行任职,后任中国文化大学、国立艺术学院教授。剧作有《来自凤凰镇的人》、《碾玉观音》、《红鼻子》等;论著有《艺术的奥秘》、《戏剧论集》等。●详细解释:剧作家、文艺理论家。江西南昌人。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台湾银行任职,后任中国文化大学、国立艺术学院教授。剧作有《来自凤凰镇的人》、《碾玉观音》、《红鼻子》等;论著有《艺术的奥秘》、《戏剧论集》等。
1、姚一苇学术网
2、姚一苇(1922--1997)男,1922年生于江西南昌,本名姚公伟。
3、小说中的人物在不同的空间切换,每一个地域的文化历史模糊,然而只有透过最原始的性爱摸索身体,人物才能以产生瞬间的真实感,评审之一的姚一苇指出小说刻意打破任何藩篱的限制,用以辨别一个人的姓名、性别、国籍、省籍、性别倾向都消弭而无形,认为作者有意将人物回返到人本能甚至身体的本位。
4、甚而在姚一苇辞世后三年半,2000年夏天,以纪念姚一苇名义而参与在台北举行的第三届华文戏剧节开锣戏《x小姐》,于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受惠于姚一苇戏剧教育的师生、校友与剧运伙伴,不计报酬完全投入,以最精湛的演出,把姚一苇的戏剧精神介绍给来自两岸三地以及世界多国的华人剧场同志。
5、甚而在一苇先生辞世後三年半,二○○○年夏天,以纪念姚一苇先生名义而参与在台北举行的第三届华文戏剧节开锣戏《X小姐》,於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受惠於姚一苇戏剧教育的师生、校友与剧运夥伴,不计报酬完全投入,以最精湛的演出,把姚一苇的戏剧精神介绍给同聚一堂来自两岸三地并世界多国的华人剧场同志。
6、《X小姐》是台湾已故戏剧家姚一苇先生九十年代初的作品。
7、在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大举登陆台湾岛之际,台湾当代戏剧家姚一苇以他融合传统与现代、中国与画方的戏剧创作,为台湾当代戏剧开辟出具有当代性的民族化方向。
8、让我们重新开始—悼念姚一苇先生惊悉姚一苇先生猝然辞世,殊深悲痛。
9、论曹禺与姚一苇
10、台湾戏剧学者及剧作家姚一苇,著有《欣赏与批评》等评论集,以及《傅青主》等剧。
11、正如台湾著名剧作家姚一苇先生所说:戏剧是没有国界的,何况我们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有同一种文化。
12、姚一苇先生晚年剧作风格大变,从繁复走向单纯,从浓烈归于平淡,如《X小姐》、《重新开始》,竟清空得如同流水落叶、疏林晚钟。
13、由于他创作量大,品质又精良,得到前辈剧作家魏子云的青睐,推介他进入评审和学术性的研究,开始担任新闻局,文建会,教育部等单位举办的剧本评审工作,并因此结识胡耀恒,李殿魁,黄美序,曾永义......等戏剧学者,使他视野更形宽广;师执辈如俞大纲,张佛千,姚一苇,王蓝,吴若,钟雷,张继高,李翰祥对他均有所启迪。
14、附录分别由林文佩、姚一苇、东年和爱亚撰述。
15、姚一苇先生晚年剧作风格大变,从繁复走向单纯,从浓烈归于平淡,如《X小姐》、《重新开始》,竟清空得如同流水落叶、疏林晚钟。
16、有文艺论著《艺术的奥秘》、《美的范畴论》、《戏剧论集》、《文学论集》、《戏剧与文学》等,剧作《来自凤凰镇的人》、《碾玉观音》、《红鼻子》、《申生》、《一口箱子》、《傅青主》、《我们一同走走看》、《左伯桃》、《大树神传奇》、《马嵬驿》、《x小姐》、《重新开始》等,散文评论《文学论集》、《姚一苇文录》、《欣赏与批评》、《戏剧与文学》、《说人生》、《戏剧与人生??姚一苇评论集》。
17、姚一苇在不意中踏入杏坛,於台湾银行工作时,同时先後执教於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为国立台湾艺术学院)、政治作战学校、私立中国文化学院(现为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影剧系和艺术研究所戏剧组。
18、参与尉天骢主编《笔汇》月刊编撰工作,与大批诗人,如余光中、楚戈、郑愁予,及音乐家许常惠、史惟亮、评论家姚一苇等相识,并同鼓吹现代艺术。
19、在资讯匮乏、物资拮据的六、七○年代,由李曼瑰、俞大纲和姚一苇共同主持的文化学院艺研所戏剧组,那是台湾剧场教育史上的金钢钻时期。
20、与台湾当代戏剧家的交往,神交最早也最令我敬重的,便是姚一苇先生。
21、生前一向被文化界尊称为“姚老”的姚一苇,和创办“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及催生“世界剧展”和“青年剧展”的李曼瑰,同为台湾早期戏剧发展史上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22、无论是在艺术领域尚待开拓垦的戒严时期,或是经济奇迹、全面民主化引领台湾迈入国际大舞台的解严时期,姚一苇皆恰逢其时地在台湾戏剧艺术教育的领域负起导师的历史角色。
23、李老和俞老相继在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七年辞世,二十年来,姚一苇继续坚守着薪传的岗位,无有一日懈怠。
24、在戏剧教育和剧运方面,姚一苇自三十五岁起先后于艺专、政战学校、中国文化学院艺研所和影剧系等校授课二十余年,一九八二年,提前自台银退休,全心全力投入艺术学院创校筹备志业,创办戏剧学系,是首届系主任兼教务长。
25、姚一苇几乎将他所有的人生都投入台湾的文艺与戏剧园地当中,在台湾戏剧界文艺界同时扮演了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老师三种角色,获得了艺文界普遍的推崇。台湾当代戏剧家姚一苇的戏剧创作在借鉴表现主义戏剧手法的同时,继承发扬传统戏曲的诗意风格,融合传统与现代,为台湾当代剧场开辟出具有当代性的民族化方向。
26、1938年十六岁时入吉安中学,旋即连年遭遇战乱,随校迁徙,后考进厦门大学,厦大躲战火而搬到长汀,先生仍需以校为家,1946年毕业后,姚一苇来台就职,奈何两岸遽然隔绝,直到五十一年后,1989年,始得重返故乡。
27、李曼瑰在1967年还成立了民间组织的“中国戏剧艺术中心”,组织剧团,网罗了当时热心剧运的人士,包括姚一苇、赵琦彬、张永祥、胡耀恒等,主办训练、推动演出,出版剧本及戏剧论文等等。
28、拥有了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和批评家等多项资产,在七○年代尚呈荒凉的台湾剧场,姚一苇在精神上的领导趋势已渐形成,然将姚一苇推进台湾剧场改革运动之洪流的转折点,应回溯到一九六四年艺专校长张隆延之邀聘,三十五岁的姚一苇自此踏入杏坛。
29、然无论是在艺专任教或到国立艺术学院创业,其际遇都富戏剧性,且让我们在姚一苇自述的〈一个剧场系的诞生〉中,聆听这位剧场导师娓娓道来其来龙去脉。
30、这出穿插歌唱和舞蹈的悲喜剧,与8 0年代初在北京上演的台湾著名剧作家姚一苇的《红鼻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令人回味不已。
31、姚一苇“建立我们的新国剧”的倡导可以视为20世纪20年代新月派“国剧运动”的历史回声。
32、姚一苇的戏剧思想与美学理论
33、姚一苇,台湾戏剧家、文艺理论家。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