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露:gāol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犹甘露。谓其沾溉惠物。《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郑玄注:“膏,犹甘也。”《汉书·董仲舒传》:“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姦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脩何飭而膏露降,百穀登。”隋江总《咏双阙》:“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唐元稹《竞渡》诗:“随时布膏露,称物施厚恩。”★滋润万物的甘露。《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膏露降,百谷登。」比喻圣王施于民众的懿德教化。《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1、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反太清,下及泰宁,中及万灵,膏露降,白丹发,醴泉出,朱草生,众祥具,故万口云,帝制神化,景星光润。
2、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
3、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第一、第二章以“王配于京’’顶针勾连,第二、第三章以“成王之孚”顶针勾连,第五、第六章以“受天之祜”顶针勾连,而第四章的末句“昭哉嗣服”与第五章的首句“昭兹来许”意思相同,结构也相同,可视为准顶针勾连。
4、唐元稹《竞渡》诗:“随时布膏露,称物施厚恩。
5、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
6、隋江总《咏双阙》:“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
7、《礼记?礼运》言:“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
8、【礼?礼运】天降膏露。
9、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
10、今三元具序,万国朝辰,灵芝献于始阳,膏露凝于聿岁,从春施令,仰乾布德,思与九有,惟新七政。
11、列位大人,刚才各位所饮的茶水名叫石乳珍膏露,是取材于东海边陡峭山峰之上的珍稀茶叶,经烘焙、研磨再佐以蜂蜜、砂糖、青杏、紫苏等配料,最后加入乳酪调合而成。
12、《汉书?董仲舒传》:“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
13、点点是、祥烟膏露。
14、《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15、《礼记?礼运》:“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
16、夫礼乐之效,致人心之感,则道德一而风俗同;致气和之应,则膏露降而醴泉出。
17、色浓为甘露,凝如脂,美如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
18、故洗拂灰壤,登沐膏露,上处圣泽,下更生辰,合芳离蜕,遐迩改观。
19、章源倒泻六千丈,迸作膏露沾春田。
20、殿前有一“醴泉”,(“醴泉”二字出自《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