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仪象台

爱造句 11个月前 (03-24) 经典造句 71 0

水运仪象台:shuǐ yùn yí xiàng tái基本解释:由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合成的大型天文仪器。1086年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和韩公廉设计制成。整座仪器高12米,宽约7米。分三层,上层放置浑仪,中层放浑象,下层放报时装置和动力设备。●详细解释:由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组合成的大型天文仪器。1086年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和韩公廉设计制成。整座仪器高12米,宽约7米。分三层,上层放置浑仪,中层放浑象,下层放报时装置和动力设备。

1、经过三年零四个月的工作,终于制成了有世界性贡献的水运仪象台。

2、1088年,中国的苏颂、韩公廉制成带有擒纵机构的水运仪象台。

3、水运仪象台”是东汉张衡所创制的天文仪器,可惜已失传。

4、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水运仪象台的“天衡”系统是现代钟表先驱

5、所以说水运仪象台的天衡系统是现代钟表的先驱。

6、水运仪象台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

7、[16][17]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在钟摆机械的运

image.png

8、苏颂在掌握张衡、一行、张思训等的科技成果之后所作出的新创造,突出地表现在他所研制的水运仪象台上,例如他把张衡开创的

9、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

10、水运仪象台”,制作精良科学,是世界最早的一台天文钟。

11、中国历史博物馆和英国科技博物馆等博物馆收藏了等比例复原的苏颂设计的水运仪象台。

12、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元佑三年(1088年),苏颂主持复制先进的天文观察仪器“水运仪象台”。

13、元?元年(1086年)11月,苏颂奉诏组织一批科学家复制水运仪象台,元?三年复制成功。

14、立即奏请调来专门从事水运仪象台的研制工作。

15、苏颂为水运仪象台所作的设计说明书。

16、造七件仪象在《元史?天文志》有具体的介绍。苏颂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研制建造水运仪象台。

17、元?三年(公元1088年),在他的倡议和领导下,创制了一座天文计时仪器??水运仪象台。

image.png

18、水运仪象台是一座底部为正方形,下宽上窄的木结构建筑,高36.65尺(约合12米),宽21尺(约合7米)。水运仪象台顶端还设有九块活动的屋板,雨雪时闭合,防止对仪器的侵蚀,观测时可以自由拆开。

19、水运仪象台为了观测上的方便,设计了活动的屋顶,是今天天文台活动圆顶的祖先。

20、书首有苏颂《进仪象状》一篇,报告造水运仪象台的缘起、经过和它与前代类似仪器相比的特点等。

21、正文以图为主,介绍水运仪象台总体和各部结构。

22、11世纪我国北宋时代发明的水运仪象台就体现了闭环控制的思想。

23、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六寸五分(约12米),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三层木结构建筑。

24、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25、浑天象是苏颂主持创制水运仪象台后的又一杰作。

26、苏颂主持造水运仪象台(天文钟)成。

27、待受水壶满水下倾时,压下关舌,再开始一连串的擒纵动作,如此周而复始使水运仪象台运行不已。

28、根据这一图纸,现代的科学家才重新复制出“水运仪象台”。

29、这座古天文台名为“水运仪象台”,内有“浑天仪”和“浑象仪”以及报时装置“昼夜机轮”。

30、其次,水运仪象台顶部设有九块活动的屋板,雨雪时可以防止对仪器的侵蚀,观测时可以自由拆开。

31、水运仪象台有一组“铜壶滴漏”式的装置:在一个木架上设两个水槽,高的是天池,低的是平水壶。

32、李约瑟等先生,才能较准确地复原出水运仪象台的全貌。

33、水运仪象台”,制作精良科学,是世界最早的一台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是东汉张衡所创制的天文仪器,可惜已失传。

34、苏颂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研制建造水运仪象台。

35、首先,置于水运仪象台上层观测

36、水运仪象台代表了中国11世纪末天文仪器的最高水平。

37、待受水壶满水下倾时,压下关舌,再开始一连串的擒纵动作,如此周而复始使水运仪象台运行不已。在正常的观赏角度下,可看到呈神秘黑色的背景,但当大幅度将设计前倾时,则会变换成蓝绿色。

38、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第一个装置擒纵结构的钟表,“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39、国际上对水运仪象台的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不仅形象地演示了天象的变化,也是现代天文台的跟踪器械?转仪钟的祖先;水运仪象台中首创的擒纵器机构是后世钟表的关键部件,因此它又是钟表的祖先。

40、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了水运仪象台之后,曾改变了他过去的一些观点。

41、整个水运仪象台高12米,宽7米,共分3层,相当于一幢四层楼的建筑物。

42、因此,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等人认为水运仪象台“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