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班:shìb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王,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务,称侍班,即入直。宋钱愐《钱氏私志》:“公至殿侧侍班。”明张居正《议处史职疏》:“洪武二十四年,定召见臣下仪。以修撰编修,充侍班官,即古随仗入直记事之意。今宜遵照祖制,除陞殿例用史官侍班外,凡常朝御皇极门,即轮该日记注起居。”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值乙未会试,钦命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诸总裁覆命日,叩请出处,时文勤适侍班,上目视文勤。”《清史稿·圣祖纪》:“壬寅,命满汉给事中各四员侍班。”
1、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
2、一日侍班,康熙帝嘉之日:真诚不欺。
3、次日五更三点,都在侍班阁子里相聚。
4、开经筵为朝廷盛典,由勋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等官侍班,另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人员。
5、东宫出阁,召四维充侍班官。
6、授检讨少詹事,经筵讲官,东宫侍班礼部尚书等。
7、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
8、事实上,经筵进讲,百僚侍班,实有深意,盖“正以人主面与贤士大夫相接,则君臣之间有聚会精神之美,有意谕色授之益,气质不期变而自变,德性不期成而自成”。
9、《清史稿?圣祖纪》:“壬寅,命满汉给事中各四员侍班。
10、宋初,有内中高品班院,淳化五年(994)改入内内班院,又改入内黄门班院,又改内侍省入内内侍班院。
11、五十七年,省起居注馆,改隶内阁,遇理事日,以翰林官五人侍班。
12、掌朝会、宴享及进行各项活动中侍班、齐班、纠班及传赞等事。
14、九年(1652)后始以大学士知经筵事,以尚书、左都御史、通政史、大理卿、学士侍班、翰林等二人侍讲。
15、今宜遵照祖制,除升殿例用史官侍班外,凡常朝御皇极门,即轮该日记注起居。
16、《梦梁录》同时记载:“内后门名和宁,……,门外列百僚侍班子,左右排红杈子,左设门,右立待漏院、客省四方馆,入登平坊。
17、鸿胪寺是专司朝贺庆典礼宾的机构,“序班”是掌管百官班次的官员,负责侍班、齐班、纠仪与传赞等仪节,官秩为从九品。
18、宋钱?《钱氏私志》:“公至殿侧侍班。
19、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
20、(现港头镇后叶村),历任国子监司业、右谕德兼侍讲、左春坊左庶子,皇长子侍班官,辅导太子朱常洛读书。
21、是:凡皇帝坐朝或秋审、朝审以及九卿、翰、科、道会议之事,詹事、少詹事均得“侍班”或参加集议。
22、明文震孟行书初入侍班诗轴绫本纵214厘米横51.4厘米。
23、以修撰编修,充侍班官,即古随仗入直记事之意。
24、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今翰林不兼讲官者,例不侍班,犹沿此制。
26、秋谳侍班,刑部侍郎王国栋放纵愆仪。
27、诸总裁覆命日,叩请出处,时文勤适侍班,上目视文勤。
28、(予每侍班引荐,奏履历,同官或代予悚息。
29、左都御史观保,侍郎蒋赐?、吴坛、倪承宽尝因侍班私论其事,高朴闻,具疏劾,上怒,下刑部鞫治。
30、清昭连《啸亭续录?稗事数则》:“某散秩大臣,尝侍班而冠缦忽断,不及缝纫,恐上出见之,乃以下僚启事笔於颈下绘之如缦然,人传为笑柄云。
31、根据规定,这种公服专用于奏事、侍班、谢恩及见辞之时。《明史?职官志三》:“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
32、帝临朝,出侍班,百官奏事有阙遗者,随时纠正。
33、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
34、万历三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东宫侍班,次年教庶吉士。
35、侍班而唾涕不已,序立而倾跌失容。
36、洪武二十六年定,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及在外武官每日公座服公服。
37、礼毕,阅近侍班局。
38、且仆射师长也,中丞大夫就班修敬,常侍班在南宫六卿之下,况仆射乎。
39、后文定晚年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侍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禄。
40、凡皇帝御门听政、朝会宴享、大祭祀、大典礼、每年勾决重囚及常朝,皆以日讲起居注官侍班。
41、百僚执政,俱于殿廊侍班,而阁门催班吏高唤云:“那行!
42、侍班人等行礼后,先由讲四书之讲官进讲四书中之一章,再由讲经史之讲官进讲五经书中之一段,或历史中的一事。詹事府的职掌是:凡皇帝坐朝或秋审、朝审以及九卿、翰、科、道会议之事,詹事、少詹事均得“侍班”或参加集议。
43、又如:侍面(当面孝敬侍奉);侍祠(陪祭);侍巾巾节(侍侯你梳头洗脸;做妻子的谦称);侍箕帚(服侍洒扫,即做婢妾的意思);侍班阁子(值班室。
44、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王,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务,称侍班,即入直。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