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语:jǐng y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诗词中描写景物的文字。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作慢词起处,必须宠罩全闋。近人輒作景语徐引,乃至意浅笔弱,非法甚矣。” 王国维 《人间词话》十:“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署名信官陈宗浦、林玉树,署名信士郑导立等官宦名流撰笔匾额的景语雄词:“接汉奇峰”、“壶峤之居”、“卓尔登瀛”、“望重丹丘”。著名音乐人陈伟、李焯雄词曲双剑合璧为周笔畅打造一樽神奇的“声音罐头”,佐以华丽电子摇滚配方,笔笔独门首创“真空气音”在幽幻空间美妙发酵。
2、笼统而言,它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
3、本文分析了语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种构成对词语义项的选择和翻译的限制作用。将文化因素融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4、一切景语皆情语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5、这首写边防戍卒服役思归的作品,将战事之频繁,戍卒之思归,军中生活之艰苦,抗击外侮的决心交织在一起,在爱国与眷恋家室,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忧生嗟时的矛盾情绪冲突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战争心理,表现了战争生活的各个侧面,特别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语为情语的写作方法,成了后世写作边塞战争诗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6、毛晋《姑溪词跋》推许作者“长于淡语、景语、情语”,并称赞此词“真是古乐府俊语矣”,堪称中的之论。
7、词的上片主景语,下片纯属情语。
8、其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故此下所有的景语亦为情语。
9、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10、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11、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12、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13、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4、此句一出,景语皆成情语。
15、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16、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
17、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
18、邻人见之曰:“昔人尚存乎?“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19、但无论是景语或情语,都饶有兴致。
20、《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21、这段【皂罗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
22、七个字,字字景语,字字亦是情语。
23、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
24、我的祝福是那根血脉一样绵长魂灵一般附体的红丝线;是在异国他乡一眼就能认出的黄皮肤;是洋文铺天盖地的包围里依然在振动着喉结与舌尖的磕磕巴巴的母语和方言;是清凌凌东江水浮漾出的乳头的鲜活意象;是智慧之手从现实与神话的海水擎出的那光灿灿的明珠。但它又不尽是景语:在清莹莹、红火火的波光霞彩映照之中,读者分明还“看”到了一位独伫船头、衣衫飘飘的诗人身影??他那仰观俯览、微笑不语的欣喜之情,似乎正伴着“岸荠”延伸,随同落花纷扬,而与“游鱼”、“独鸟”一起浮漾:这大概正是“景”中蕴“情”的好处吧!
25、《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26、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27、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
28、《临川梦?了梦》:“看他须眉巾带恁飘萧,怎不向花前写个神仙照!上片以景语起:“秋入呜嗥,爽气飘萧”,八字画出一幅山中秋日图。
29、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
30、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31、残照依然花坞”,仍用景语结尾。正在将军旗鼓处,忽然花杂草长时。
33、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34、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这首怀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35、①“忆梅”句:乐府《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结句为景语,采
36、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
37、曰:“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
39、下半篇惜李花也是自惜,诗语质朴,与上边华赡的写景语恰成强烈的对比,而诗中有文,则辞气更为流畅,感情也显得更为浓挚了。陈方恪的诗歌,出唐入宋,既有唐人的丰美华赡,也有宋人的思理峭刻,似乎比晚清同光体中某些人之仅求宋人堂庑,格局更为开阔。
40、有名家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是,这景语也就是情语了。
41、玉屑“是以玉为屑”,“捣如米粒,乃以苦酒焙消,令如泥,亦有合为浆者”(李时珍《本草纲目.玉屑》转引陶弘景语):“作玉浆法,玉屑一升,地榆草一升稻米一升,取白露二升,铜器中煮米熟,绞汁,玉屑化为水,以药纳入,所谓神仙玉浆也”(李时珍《本草纲目/玉泉》转引青霞子语);“玉膏即玉髓也”,《河图玉版》云:“少室之山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十洲记》云:“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醴,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抱朴子》云:“生玉之山,有玉膏流出,鲜明如水精,以无心草和之,须臾成水,服之一升,长生”。
42、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
43、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44、目前在语言学领域里,对语境的层次性和动态性的研究只限于情景语境的研究或笼统性的研究。
45、东风”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思无限。
46、情景语境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47、在《人间词话》里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48、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49、(沈义赋《乐府指迷》)此词的结句“斜照江天一抹红”,正是景语,可视为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视为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的,而它的妙处则在于“以迷离称隽”,令人难以捉摸,耐人反复寻味。
50、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