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匿:fú n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隐藏;躲藏。《楚辞·九辩》:“騏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盗纵羣队穷搜,凡伏匿巖穴者,悉被杀掳。”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秦 既焚烧诗书,坑诸生于 咸阳 ,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间,或则委身于敌以舒愤怨。”★ 谓隐藏也。《韩非子·诡使》:「士卒之逃事状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傜赋。」;《集解》:「王先谦曰:『状,即伏字,形近而误。』。」;《宴子·问·上》:「圣人伏匿隐处。」;《史记·龟策传》:「圣人伏匿。」;《汉书·尹齐传》:「豪恶吏伏匿,而善吏不能为治。」师古注曰:「恶吏不肯为用,独善吏在,故不能治事也。」;《三国志·蜀书·张裔传》:「流徙伏匿。」;《春秋繁露·五行变救》:「不肖在位,贤者伏匿。」;《淮南子·主术训》:「故人主诚正,则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楚辞·天问》:「伏匿穴处爰何云。」
1、蝙蝠伏匿,故夜食。
2、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王安石1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3、《与来学圃书》主要谈选拔人才问题,文中一则强调选拔人才不能“惟求之于平生久故、声绩夙著之人”,还要注意从散处民间地位卑下的人中选拔,因为“真贤往往伏匿于此”;二则强调“察言服善”,不要“偏听小人先入之言”,要多听“灼见事理以正义相规者”的意见,多听批评的意见。
4、明归有光《送县大夫杨侯序》:“顷者患税籍之紊,豪猾缘以飞走,莫诘其端,侯为之按亩出税,搜?伏匿,深为百年之计。
5、而士卒之逃事伏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
7、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睢亡,伏匿,更名张禄。
8、阴愁伏匿,共相谋计,千里辞家,始免屯(困难的意思)否。
9、《晏子春秋?问上二二》:“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
10、天尊曰:北方自有天蓬、天猷、翊圣、?武,统领天兵,驱遣将吏,如有急难,可以注念,自降神威,随念而至,灵光赫赫,杀气巍巍,魔鬼潜形,精邪伏匿,一切灾殃,尽皆消灭。
11、山陵丘阜,林丛险阻,可以伏匿而不见形者也。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