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论

爱造句 6个月前 (07-26) 句子大全 31 0

一元论:yīyuánlù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肯定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一元论是指相信整个宇宙是由一种本质生成的学说,亦即是指任何一种学说其主张唯一本质,或一个世界,或一个实在做为探究的根据。而这唯一的本质其有不变或不可分,或无区别的特性。一元论由希腊文monos所衍生,其原意为单一,是主张万物同源的学说。在这种学说中,唯物论者认为一切事物,包括精神都是物质的。唯心论者则相信万物,包括物质皆是精神的。中性论者则强调不论精神的或物质的都是由中性的元素所组成;心与体也一样,不同形态是因为组成的方式不同所致。  一元论是形上学的观点之一,强调单一性或存在的一致性。坚持单一本质在时间上有不变性,在空间上有不可分性,在本质上有一致性。这个观点在苏格拉底(Socrates,470~399B.C.)前的哲学家,如芝诺芬尼(Xenophanes,570~480B.C.)反对多神论(polytheism)而坚信一神论(monotheism)。芝氏认为构成宇宙的本质是神,神是一而不是多。神的本质一致且不变,无生亦无灭,是唯一的永恒存有。芝氏的弟子巴门尼底斯(Parmenides,540~470B.C.)发扬其师一元论的宇宙观,认为「非有」绝不存在,「绝对有」才存在;宇宙的本质即存有,存有是永恒、不动、不变、继续、且唯一的,是一个完整的全体,是绝对的,也是自足的。巴氏的学生美利苏斯(Mellissos,fifthcenturyB.C.)认为「有」不论在时间或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同时又是唯一的、不变的,且是不动的。各事物的多样化与运动,都是感官的错觉。这些哲学家认为宇宙是互相有关的单一系统,没有真正的多数性,也没有更替的空间,宇宙的本质是纯一的。  一元论的主张与发展之形成虽然很早,但一元论这个用语首先是由吴尔夫(ChristianWolff,1679~1754)所用。他分哲学家为怀疑论与独断论二派,又将独断论分为三元论与一元论。在一元论中有唯心论与唯物论,用一元论来解释凡事物以心或精神为主的有观念论(idealism)及心智论(mentalism),解释凡事物以物质为主的是唯物论(materialism)。一元论后来常用来说明心与物(mindandmatter)不可分的关系,主张心物相辅相成的生长,趋于完美的一致性,于是将二元统合于一元。例如詹姆斯(W.James,1842~1910)所提的中性一元论之绝对一致说的主张;坚信唯一绝对理念的哲学家黑格尔(G.W.Hegel,1770~1831),主张绝对至上的善,宇宙万物朝着绝对理念的善发展,必能达成完美的一元。谢林(F.W.J.Schelling,1775~1854)以自然生成的原理说明生命朝着完美,以艺术为例,首先要融和同化主观与客观,逐渐引导人迈向绝对唯一的完美境界。斯宾诺莎(B.Spinoza,1632~1677)认为神乃万物之内在因,神是自身能生产的自然,宇宙万物则为神所生产的自然。宇宙万物之奋进逐渐达于神境,接近斯氏所谓的本体即神,神即自然的一元论;他相信实体其有无限与永恒的属性,精神与物质本是相通的,其显现也是一致并行的,可说有心必有物,有物必有心,所以有人称斯氏为平行的一元论,也有人称之为双向的学说。这种学说坚持心身由相同的本质所构成的,相互依存而有其一致目的。  到了十九世纪,一元论被渐趋广泛且产生了似乎有系统但意义却不很清楚的现象。这现象是有人根据产生一事物前后关系来陈述所谓前后一贯的各种变化,以解释所有现象。以致有将所有现象简化为单一的原则,或者以一个原则解释所有现象,或者以一个整体实在来陈述,便称之为一元论,因其意义不清,而有过分简单或笼统的弊病。如实体的一元论尽量提供许多实体,再由属性的一元论来分辨各种实体存在的属性,即是一例。  从逻辑的观点看,实体的一元论和属性的一元论是各自独立的。但从许多哲学家的学说中却发现实际结合的各种情形。实体的一元论的理论认为明显的多样实体,即是真正由单一实体在不同的状态或不同观点所显示出来的。斯宾诺莎所主张的神(God)或自然(Nature),和布莱德利(F.A.Bradley,1864~1924)所主张的绝对,即是典型的实体的一元论。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是实体的一元论的古典式说明,证明仅能有唯一的自我存在与独立的事物。但是斯氏反对属性的一元论,不论所有存在的实体是多或是一,均有其单一的终极性,相信只有一个的无限真实属性。莱布尼兹(G.W.Leibniz,1646~1716)则持相反的看法,接受属性的一元论,而否认实体的一元论,主张所有的单子(monads)都是单一,亦即灵魂的存有。--作者:林永喜★哲学上指用惟一原理说明万有现象之本质,称为「一元论」。相对于多元论、二元论等而言。

1、郭店楚简的出土与老子一元论思想的确立

2、各种学说理论从宏观方面讲,可以分为“一元论”与“二元论” , “二元论”在总体上说是有力的见解,也为多数司法实践所遵循。

3、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基础上,把美学的各种主要范畴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组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4、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和使

5、本文提出道学文化心、物、能一元论的新科学观,并对什么是道,道学的宇宙演化图式作了逐层剖析。

6、但根据程先生的“生产劳动”内涵,程先生的“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存在“劳动既创造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的逻辑悖论。

7、他说一点天上的一元论。

8、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多层建筑物发展的产物,其内容经历了一个从一元论到二元论再到三元论的演变过程。

9、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种流派的哲学观点和社会学说;其中包括唯物论、唯心论、经验论、感觉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实证论、机械论、实用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等等,虽然其中有些论述未必尽皆精当,但在当时的文化学术领域,却也大大开拓了人们助眼界,使读者可以从中进行比较鉴别。

10、从7月12日起至同年底止,杨匏安又以《世界学说》为总题,在该刊发表了两万多字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种流派的哲学观点和社会学说;其中包括唯物论、唯心论、经验论、感觉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实证论、机械论、实用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等等,虽然其中有些论述未必尽皆精当,但在当时的文化学术领域,却也大大开拓了人们助眼界,使读者可以从中进行比较鉴别。

11、在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马赫的要素及要素一元论思想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2、(《与朱元晦》二)朱陆此一争议涉及了朱熹理气观与陆九渊道器一元论的分歧。

13、教义概括为神学上的一元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

14、马克思是一元论者,在他看来,任何社会、个人或者政治问题都只有一个解释:阶级斗争。

15、他谈尼采,谈叔本华,谈康德,什么都谈。但在世界上他真正关心的只有他的一元论,别的他都不放在心上,包括圣母玛利亚在内。

16、作为容格,二元论和一元论并不是互相地对立和排外的,而是实相的连续外貌。

17、我如果能够,倒想跟他谈谈一元论诺尔屯也是个一元论者不过他只肯定精神,对其他的一切都怀疑。

18、如果一元论认为人只有肉体,没有灵魂,你也能猜想有些人会说,人只有灵魂没有肉体。

19、如果能办到我就设法他们谈一元论。

20、我们可以把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突出贡献归纳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一元论基本原则。即,始终坚持物质生产、经济基础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摘要多元论是后现代哲学最本质特征之一,它的出现是西方文化思想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一元论在现代主义运动中逐渐弊端弥生、陷入困窘之后的一个反动。

21、不能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实践一元论理解成旧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

22、然而,他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以非物质论的方式来消解其哲学的矛盾,通过将其中的主观主义因素客观化来贯彻一元论,甚至由此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显然是错误的。

23、神秘主义必须如此,但很难,讲清和反驳,以连贯方式声称,价值一元论是很难的。

24、摘要在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马赫的要素及要素一元论思想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5、在唯物的一元论学派出现以前很久你们那根据早就被挖掉了,早没了基础。

26、传统的行为理论的研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局限于一元论的思维方式,以单纯事实的,单纯价值的,抑或事实? ?价值一体化的方法论,来研究刑法理论中的“行为”概念,结果导致要么是无法解释刑法上特殊的行为形式,要么只是表面上牵强附会却经不起深入推敲,要么仅追求能有张力地解释各种行为方式却脱离了人们认识的思维习惯。本文正是基于对研究方法的质疑和反思,采

27、一元论者通过瑜珈习练,向由于对自我觉悟的渴望,而点燃的心性自我净化之火,奉献所有的感官,行动,以及生命力呼吸及其功能。

28、这样的唯心主义的一元论现在在西方不很常见。

29、为信仰对象,守心正气,追求自我人格完成;以辅国安民、广济苍生、建立地上天国为目标,以至气一元论、性身双全、教政一致和侍天主原理为基础,实践事人如天和诚、敬、信德目,从而实现同归一体,成为后天开辟的新天、新地、新人

30、这样的唯心主义的一元论现在在西方不很常见。:从唯心主义角度分析癔症病因,为揭示癔症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31、文章认为: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论述需要更详尽的体系;马克思关于价值决定一元论的论断需要更加信服的论证和论据;马克思关于两种劳动倍加的思路需要进一步求得实证的支持;马克思关于国际价值决定的思想在wto框架下需要进一步阐述等。

32、价值一元论下的经济社会基本矛盾分析

33、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种流派的哲学观点和社会学说;其中包括唯物论、唯心论、经验论、感觉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实证论、机械论、实

34、这样的唯心主义的一元论现在在西方不很常见

35、传统的行为理论的研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局限于一元论的思维方式,以单纯事实的,单纯价值的,抑或事实? ?价值一体化的方法论,来研究刑法理论中的“行为”概念,结果导致要么是无法解释刑法上特殊的行为形式,要么只是表面上牵强附会却经不起深入推敲,要么仅追求能有张力地解释各种行为方式却脱离了人们认识的思维习惯。本文正是基于对研究方法的质疑和反思,采用事实? ?价值分离的二元论思维方式,结合分析理解“持有” 、 “不作为”等刑法中特殊行为形式的特征,重新认识和界定了刑法理论研究中的“行为”概念。谈到拿破仑已经感到战线拉长的危险,谈到俄国人方面有意诱敌深入俄国腹地,显然其假设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推测只有历史学家才能非常牵强附会地把那样的推测强加在拿破仑和他的将帅身上,把那样的计划强加在俄国军事将领身上。

36、的观点,肯定“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确立了完善的唯物一元论的心身关系的理论。

37、在分配制度中,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确遇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理论障碍;

38、奥义书上也利用婆罗门/阿特曼(灵魂)的术语和概念,从而通过采用吠陀的一元论而从数论学派中分裂出来。

39、传统的行为理论的研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局限于一元论的思维方式,以单纯事实的,单纯价值的,抑或事实??价值一体化的方法论,来研究刑法理论中的“行为”概念,结果导致要么是无法解释刑法上特殊的行为形式,要么只是表面上牵强附会却经不起深入推敲,要么仅追求能有张力地解释各种行为方式却脱离了人们认识的思维习惯。本文正是基于对研究方法的质疑和反思,采用事实??价值分离的二元论思维方式,结合分析理解“持有”、“不作为”等刑法中特殊行为形式的特征,重新认识和界定了刑法理论研究中的“行为”概念。谈到拿破仑已经感到战线拉长的危险,谈到俄国人方面有意诱敌深入俄国腹地,显然其假设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推测只有历史学家才能非常牵强附会地把那样的推测强加在拿破仑和他的将帅身上,把那样的计划强加在俄国军事将领身上。

40、这种对消费文化的一揽独控,一方面显示出东、西方文化势力相差悬殊;另一方面更深刻地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格局正在被解构,单调、乏味的文化一元论模式已初具规模。

41、说一点天上的一元论,千万别谈地狱的二元论。

42、笔者梳理了理论界对传统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新认识,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并不矛盾。

43、摘要多元论是后现代哲学最本质特征之一,它的出现是西方文化思想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一元论在现代主义运动中逐渐弊端弥生、陷入困窘之后的一个反动。

44、摘要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基础上,把美学的各种主要范畴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组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